第一百三十六章 拜见 (第2/2页)
一句京城让在座的女人小小的惊动了一下。京城。这两个字在很多人的眼中那是权势的象征,无论官做到多大,一句京城就能让人激动一番,毕竟京城不是那么容易去的,她们中几乎都没去过那。不过女人们很快便丢去了惊讶,对方这么粗鄙怎么可能是京城来的,想来是故意来炫耀自己的,往自己身上贴金呢。 “那是好地方,天脚下。”提督夫人淡淡的接了句,又道,“那年老爷如今觐见,我陪着去了一次。真是热闹非凡。气派无比。” “夫人是官眷自然是从朝天门码头下船的,官船都停靠在那,自然是不一般。若是去了城南那边到是不济,连运河周边的小集镇也是比不上的。” 提督夫人也就去过一次,还只是坐轿。哪里知道的那么清楚,也就点头算过去了。 “夫人娘家是.......” “哦。”提督夫人道,“我娘家是汉阳府的。”只能说到这,说的再细了。对方也不晓得。怕就是这汉阳府也有很多人不清楚。 果然,叶草根也就点点头:“原来是汉阳府的。”她停顿了一会儿,突然惊讶的问起,“是不是那个黄鹤楼,那个什么汉阳树,鹦鹉洲的地方啊?” 提督夫人赞许的点着头,没想到对方还真知道,居然还晓得那诗。她对着叶草根有了一丝丝的好感,到也不是太粗鄙。还晓得点点诗文,还晓得黄鹤楼:“那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对对对。就是这两句。”叶草根拍着手。她也就是听弃儿读书的时候记下了。刀疤每天都会让他背首诗,还会同他细说,比如说这个汉阳府,“那是个好地方,我听说湖广运往京城的漕米都要经过那。那是个大地方,跟淮安差不离。”
提督夫人听叶草根赞扬她家乡很是高兴:“那是。方才说的那个鹦鹉洲,说起来同石码头是一样的。无数的商船停靠在那。南来北往的东西都有,最是热闹无比。不说别的,在我小的时候,有一次。码头走水,烧了官家粮船一百多艘,客船无数,整整烧了三天三夜。” 提督夫人说的是失火,却是说的那的繁华。要有多少屋才能烧个三天三夜。 “我的老天。也要烧了多少去,真可惜了那么粮食了。我们在京城最怕的是漕船不能按时到。就是晚上几日,粮食都要涨价的。” “难不成你们也吃我们湖广的粮食?”提督夫人来了兴趣了。她认为每个地方都有种粮食的,吃本地的就足够了。所谓的漕粮,不过是进贡给宗室的。 “怎么不吃?他们说什么江南的米好吃,我觉得湖广的还好些。” 提督府人反而高兴:“我也觉得我们湖广的米好吃些。我家里常用的就是湖广米。” “我们以前也一直是吃江南米的。我记得那年,主叫关起来了,人家就断了江南的精米,送来的是湖广米。当时还怕主吃的不习惯。却不想主说好吃。从此我们都改了湖广米。” 听着叶草根说起什么主来。提督府的人小小的鄙视了下,居然是下人出身。 提督夫人微微一怔,难不成是哪个府上放出来的丫头,还是个被关过的?这么说这位大人又高升了?可是,自家老爷不是说崔守备的父亲是个做官儿的,怎么讨了个老婆是个下人出身?她再次打量着叶草根,慎重而仔细的打量着。瞧着身上的衣裳一般,可是那好像是官绸的,那首饰好像是老样,可是做工很是精细。方才那礼仪也是十分不错的。又嫁给了做官宦人家的弟,莫不是来头不小?她小心翼翼的问道:“府上是......” “哦。”叶草根这才感觉自己口误了,却也大大方方的道,“我主原先在方家胡同那边。离国监就一条街” 人没说提督夫人也不好仔细问。只得回头再问问自家老爷。因为有了这样的背景,提督夫人也不好说教什么,真的就是看戏吃酒,其他的什么也没提。 直到提督大人听到什么方家胡同那边,这才惊讶的道:“方家胡同?离国监就一条街.......” 提督夫人见他这样,忙问道:“怎么了?你知道是什么人家的了?” 知道,怎么不知道,那是当今圣上的潜邸。提督大人忙吃了口茶:“我的老天爷!幸好!幸好!难怪难怪!” 提督夫人见他满口胡话,气道:“你到底说什么呢?什么幸好又是难怪的。” “没什么。你好好待人便是了。以后有你我方便之处。”提督大人觉得自己还是英明。本来是想攀上翰林的,却没想到抱上这样的大神。崔翰林到底是老道,难怪肯儿入赘,难怪就这么一个人过下去。果然是有本事有本事。幸好幸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