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9章 用粮食购买肥皂 (第2/2页)
大明相比,则是太太。 陕西南部的关中平原,曾经缔造了大汉大唐的辉煌,但随着自然环境温度气候的变化,早已没有昔日的风貌,土地贫瘠、水源枯竭、外族侵略,连养活自身人口都是困难。 后世的历史上,朱由检曾经在地图上看到,南方,大明的疆域之外,有大片的耕地,甚至能种植双季水稻。 但陕西的饥饿迫在眉睫,朱由检却没有办法解决。 冬麦要到春天才能收获,红薯、土豆、玉米的种子运来不少,但同样没到收获季节。 朝廷虽然运来一部分粮食,但放到千百万人口的陕北,不是杯水车薪,而是滴水车薪,朱由检都不知道自己怎么去面对高迎祥了。 冬麦收割,还有四、五个月,即使算上土豆能填补一些粮食的空缺,也还有两个多月,这么长的时间,百姓将如何煎熬? 再让百姓有钱花,也不是个容易解决的问题。 即使百姓度过这寒冷的冬季和明年的荒春,即使明年不再大旱,百姓也只是刚刚温饱。距离有钱花还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朱由检虽然通过招收农民工来提高百姓的收入,但工厂生产的产品,要能在社会上销售才行。按现在百姓的购买力,要形成工业市场,还不知道等到哪一年。 “无工不富,无农不稳”。 后世的经验的确有效,但要实现这个目标,靠朱由检一人,在他的有生之年,根本实现不了。 “殿下,白面带来了。”王慕九终于回来了,白面就放在马背上。 “嗯。”朱由检停止了思索,向老者走过去,“老人家,这白面,你带回去吧!再也不要吃这些不能消化的叶子了。” “军爷?”老者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正对着这些白面发呆。 “奥,老人家也运不回去。慕九,安排两名士兵,帮老人家送回去,注意,脱下铠甲,别吓着村中的百姓。” “是,殿下。” “谢谢军爷,谢谢军爷。”老者拉着孙子孙女,再次给朱由检叩头。除了叩头,它实在想不出感激的办法。 “老人家,回去吧!”朱由检在那个曾经嘴角流出菜汁的女孩头上摸了一把,“过了年,一切都会好起来。 送走了老者,朱由检已经没有心情再视察民情了,也不需要再视察什么民情了。他带着士兵掉转马头,奔西安而去。 这天午后,大约未时,朱由检一行终于达到西安。 朱由检发现,如果这百十名士兵走在西安的大街上,实在太过碍眼。他略一思索,“李俊,你给我留下五名士兵,然后拿着的我的片子,去西安左卫暂住。有事的时候,我自会派人找你。” “是,殿下。”李俊带着绝大部分士兵离开了朱由检。 朱由检带着王慕九、柳林、刘坤和五名士兵从北城门进了城。正对着城门的是西安最为宽阔的道路之一——北门大街。 这时的西安,已经远不如汉唐时代那样繁华,但也不是一般的北方城市可比。几个月前发生在陕西的匪患,对西安影响不大,这儿还是一片祥和的样子。 “慕九,你去打听一下,西安哪儿有百姓交易的市,越详细越好。” “是,殿下。”王慕九带着一名士兵奔人流集中的地方去了。朱由检暂时无事可做,便寻了一间茶肆。 “刘坤,我们先进去喝茶。”其余的人就在这左近晃悠,接应王慕九。 二肩搭汗巾,提着水壶,正挨个给客人的茶壶添加热水。看到朱由检和刘坤进来,他连忙上前招呼:“客官,请上座,本店有上好的铁观音,马上就好。” “好,先泡一壶茶。”朱由检寻了一个靠近窗户、相对安静的位置落座。因为要暂时掩藏身份,刘坤也在朱由检的下首坐了。 “殿下,我们要去市场做什么呀?”刘坤到现在都不知道朱由检为什么留下他。 “买房子。我打算在西安的闹市盘下一间店铺。” “店铺?殿下打算卖什么?” “肥皂。钱虎生产的肥皂将主要在西安出售,西安的有钱人多。”朱由检的目光有那么一狡狤。 “殿下,可是谁在这儿出售肥皂呢?”刘坤有一预感,这销售肥皂的事,可能跟自己有关。 “你呀!你以为我让你来西安,是为了游玩呀——当然,将来你想看看大雁塔,还是有时间的。” “啊?我?能行吗?” “怎么不行?我将给你一块信王的腰牌,万一有什么事?陕西的地方官府,会鼎力支持你的。我在临走之前,还会教你怎么去打开肥皂市场。”朱由检就不信了,这独家的生意,只有卖方市场的肥皂,还会做不好。 “殿下……可是……” “别可是了。我先教你一招,凡购买肥皂的,一律用粮食支付,不要银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