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00章 第一个去岭北省的大明商人 (第2/2页)
,他到达洪承畴的大帐时,天都快黑了。 洪承畴隐约听到嘈杂的脚步声,他向外一看,顿时愣住了:军营来了大批的女人,好像有上百人。 “你……”明知道李芊芊听不懂,洪承畴还是要问。 李芊芊似乎知道洪承畴有此疑问,她虽然听不懂,却是微微一笑,挽起洪承畴的胳膊,将他拖进大帐,她指指自己,又指指洪承畴。 “原来是劳军!”洪承畴叹息一声,“劳军也不用偷偷摸摸呀,哎,僧多粥少,千万不要出事才好。” 他知道士兵们也不容易,离开京师北伐,已经快两年了,很多士兵,今晚恐怕还是第一次享受女人的温存。 次日早晨,洪承畴正在指挥士兵筑城,首领带着数百部众过来了。 “怎么了?难道伤员的病情出现恶化,他们是来问罪的?” 布里亚特的部众们二话不,抢下明军手中的器具,开始替明军装黄土、运石头。 原来,当晚就有几名伤员脱险,今晨就基本复原了,首领一高兴,让部众停止渔猎三天,协助明军筑城。 洪承畴大喜,不但筑城的速度加快,更为重要的是,首领和部众,已经从内心接受明军了,看来明春的和平行动,希望大增。 明军拿出所有的器具,连运粮车都运上了粘土和石头。 八月,赤塔传来讯息,一府两县的粮食喜获丰收,牧民们生活秩序井然,有些牧民还卖掉牛羊,专门从事农业耕作。 其实,早前的红薯、土豆、玉米已经种植成功,因此,牧民们的生存,暂时没有问题了,生存的问题解决了,他们也就安心从事农业生产了。 到丰收,也不确切,岭北的粮食单产量,每亩只有一石多一,大概只有北五省同类作物的六成,与江南相比,至多不过五成。 但是,与牛羊rou的产出相比,简直是天堂与地狱的关系,所以牧民们在上交了农业税之后,还有一些节余,尤其是红薯、土豆和玉米等杂粮,岭北省府用银子从牧民手中购买了一些多余的粮食,作为军粮,还给洪承畴送来了一些,作为种子。 收到史可法送过来的种子,洪承畴算是铁了心了,开春过后,无论用什么手段,都要让贝东城正常运转起来。 岭北粮食丰收的讯息,也传到京师,迅速在京师传播开了,及时对岭北的情况作了简介,并配上报馆根据想想画出的图片。 在的第四版“杂谈”中,署名“玉婉心”的作者,在报纸上呼吁:岭北省位于极北的苦寒之地,又远离京师,现在正是异族归化的关键时机,希望国民能为异族的归化,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署名“一文钱“的作者,从岭北看出商机,他认为,现在岭北的物价和人力成本都很低,正是赚钱的最佳时机,建议大明的工商业主去岭北省开商立埠。 连续发文刊登岭北省的事,惊动了太原商人李坎。 在晋商林立的太原府,李坎家还排不上号,至少不在三甲之列,所以他不断扩展商业领域,关外回归大明之后,李家开始涉足皮货生意。 李家的虽然财产不断增长,商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李坎最近遇上了一件令他发愁的事。 他已经五十多岁,按理应该逐渐退居幕后,让自己的儿子挑起重担,李坎就是在继承人的问题上犹豫不决。 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叫李杰,是她的大老婆所生,是嫡子,做生意四平八稳,无论从身份还是经营方式来,都是不错的继承人。 但李坎更喜欢次子李昂,李昂是庶子,今年只有二十六岁,但李昂比较大胆,他的经营理念,更接近年轻时的李坎。 如果要守业,李坎应该选择李杰继承家族的商号,如果要继续扩大李家的商号,就应该选择李昂,虽然他只是庶子。 看到关外的商机,李坎有意考较李昂,就给了他五百两银子,让他独自去闯关外,收购一些便宜的皮毛。 李昂欣然接受父亲交代的任务,他带着三名侍从兼侍卫,乘坐一辆大型马车,从太原出发了,去岭北省之前,想到空车出行,实在是浪费,于是采购了一些日用品,几乎载满了这辆马车。 李昂创造了历史------他是第一个去岭北省的大明商人。 四人乘着马车,一路北行,终于抵达岭北省首府赤塔,赤塔只有一家客栈------伊人客栈,李昂一行就在伊人客栈落了脚。 https:///book_23259/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