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刘备的本事(二) (第2/3页)
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狭天子以令诸侯的任务,如今已是实际的统治者,汉献帝不过是名义上的天子。“假节钺”,代表的是皇帝亲临。曹cao把天子接回许都,“天子假太祖节钺,录尚书事”。 没有多少人能够得到曹cao如此高规格的礼仪,刘备绝对是一个例外。也许曹cao自己也不会知道,自己这句“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cao耳”差点吓死刘备。原本刘备对曹cao还是有一些幻想的,董承等人密谋要干掉曹cao邀请刘备参加这个有意义的活动,刘备拒绝了。刘备听到曹cao这句话的反应是,一山难容二虎,你曹cao这样说,分明是说将来要和你争天下的是我刘备,你不会是想杀了我吧?刘备果断同意董承的邀请,并且寻机离开曹cao,开始了和曹cao作对的旅程。 刘备的大半部分时间都是在失败和来回奔波中度过的。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刘备手下的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刘备的主要将领关羽、张飞等人依然还在继续追随。刘备和曹cao、袁绍等人不同,郭嘉、程昱、贾诩等都是主动来投靠的,基本上没有几个人来投靠刘备。刘备在徐州、荆州的时候,都是主动性地去接触各方人士以获得他们的认可,这才有“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 这不能怪刘备,谁叫他没有地盘,没有强大的实力,而且基本都是吃败仗。这就像一个公司,在相同的领域经营,破产重来又破产,主要股东和管理层来来回回都是这几个人,窝在郊区的一个废弃工厂当办公楼,工资不准时发,五险一金更是没有,手下的业务员换了一波又一波,不被人认为是传销已经很不错了,你觉得行业领先公司的管理人才会舍弃优厚的条件来投靠这个公司吗?要不是刘备这个领导人交际能力强,说不定早就已经被吞并多少次。 困境的刘备只能通过这种主动出击的方式去寻找人才。在刘备的组织里面有军事将领关羽、张飞、赵云等人,还有糜竺、孙乾、简雍等说客,在组织结构上,军事参谋出现断层。而在曹氏集团,郭嘉、贾诩、程昱、许攸、荀攸等,曹cao有一大批的优秀谋士。袁绍、孙权、刘璋、刘表等集团,他们都配备有谋士。 刘备知道自己的短处在哪里,奈何这样的谋士不是你说想找就能找到的,这和大海捞针没有什么差别。就算找到了这样的人,以刘备现在这样的处境,谁能保证这些谋士会看上他,搞不好别人还跑到曹cao那里去当差。 201年,刘备投靠刘表被安排在新野。在这里,刘备将会遇到一个改变他命运的人,诸葛亮,六年后。 在还没遇到诸葛亮之前,刘备遇到了一个人,徐庶。 徐庶,192年和石广元避难来到荆州,与孟公威、崔州平、诸葛亮成为好朋友。刘备来到新野后,广交荆州豪杰,“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徐庶是这些人之中的一个。“徐庶见先主”,说明徐庶是主动偷奔刘备的,投奔的具体时间不详。 亮后为丞相,教与群下曰:“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违覆而得中,犹弃弊蹻而获珠玉。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兹不惑,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於国,则亮可少过矣。”又曰:“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见启诲,前参事於幼宰,每言则尽,后从事於伟度,数有谏止;虽姿性鄙暗,不能悉纳,然与此四子终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於直言也。”其追思和如此。 《魏略》:逮大和中,诸葛亮出陇右,闻元直、广元仕财如此,叹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这两段是诸葛亮对徐庶的评价。徐庶绝对是一个有才能的人。 202年,刘备在博望坡一把火把自己的营寨给烧了,假装撤退,埋伏奇兵把追击的夏侯惇打败。博望坡一战,是刘备少有的胜仗之一,不是完全靠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堆人头获胜的方式,而是少有的靠谋略取胜。我们相信,不是刘备吃了伟哥一时脑袋开窍,而是有人为刘备提供了这个军事计划。这个人很有可能就是徐庶,所以刘备才特别器重徐庶。 徐庶的才能得以发挥,弥补了刘备军事参谋出现的断层,甚至刘备一度以为徐庶就是刘备命运中最重要的人,将会帮助刘备走出困境,走向胜利的辉煌。在徐庶提出“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的时候,刘备只是说“君与俱来。”这个时候刘备的心中,徐庶应该是最出众的,没有比徐庶更加牛逼的人才了,所以才没有重视诸葛亮,让诸葛亮跟着徐庶来见他。 徐庶却告诉刘备,这个人你只能去见他,而不是他来见你。 刘备猛然醒悟,连徐庶这样才华出众、谋略超群的人才都主动来投奔他,现在徐庶都说这个人只能去见他,其才能绝对在徐庶之上,才能够得到徐庶如此的推崇。刘备马上放下架子,主动去见这位世外高人,希望得到他的加盟。“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成了“三顾茅庐”的佳话。 隆中对以后,诸葛亮出山帮助刘备。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曾经一度超过了兄弟情谊的关羽和张飞,让这两个人十分不悦。刘备特意为这件事情对关羽等人作了一个解释“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鱼无水则死,有水则活。对刘备来说,诸葛亮就是他能否成功的关键。这是诸葛亮刚出山的时候,刘备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把自己的人生事业寄托在诸葛亮身上。诸葛亮只是说了隆中对而已,其军事才能、管理才能、个人人品等等其他方面并没有发挥出来,为什么刘备说孔明就是他的水,还为了笼络交好诸葛亮而疏忽了关羽等人? 因为刘备识人。 单凭徐庶之上这一点,刘备就已经重视这个诸葛亮。《襄阳记》刘备拜访水镜先生的时候,水镜先生就已经跟刘备说过伏龙和凤雏是诸葛亮和庞士元。隆中对更是印证了这一点,否则谁他妈没事研究军事地图还把刘备的战略规划到拿下荆州、益州,三分天下和曹cao逐鹿中原。这个人要么是一个写歪歪小说的狂想症患者,要么就是真有才能的不世之材。诸葛亮明显不是一个神经病,他只能是一个旷世之才。像刘备这样具有慧眼的人,怎么可能看不出来。 在长坂坡的时候徐庶的母亲被曹cao给俘虏了,徐庶为了保全母亲的安慰,不得已只能辞别刘备,投身曹营。刘备的谋士层面只剩下诸葛亮一个人。 诸葛亮成了唯一的谋士。 在《三国演义》里面,荆州城公子三求记,博望坡军师初用兵,诸葛亮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七星坛祭风,智算华容道关羽释曹cao,气死周公瑾,柴桑口吊丧,定计捉张任,挥军取益州。 军师诸葛亮,智勇双全、淡定自如,用兵如神,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展现了诸葛亮神话一般的风采,刘备之所以能够成功完全靠的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每次诸葛军师提出建议的时候,刘备只要点头照做就行。 在历史上,诸葛亮是否真的像《三国演义》里面说得那样? 《三国志——诸葛亮传》里面,刘备并非一个无主见的人,刘备看重诸葛亮,并不代表刘备以诸葛亮为中心,所有的军事决策都听从诸葛亮的。 208年刘表死,刘琮投降曹cao,刘备带领人马路过襄阳的时候,“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刘备没有听从诸葛亮的建议,说:“吾不忍也。” 刘备逃往夏口,诸葛亮请求去说服孙权共同抵抗曹cao。赤壁之战后,“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