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二章洗脑(中) (第1/2页)
朱翊钧揉着扭疼的手臂愤愤然的说道:“这是不讲理,还有没有天理国法?” 郑月蝉白了他一眼:“你才叫不通天理!不懂国法!打个比方,就拿现在的蒙古来说事吧,你说当初大明成祖为什么要迁都北京?还立下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祖训?” 朱翊钧笑着说道:“那就是为了防止皇帝在江南太平地界呆久了,忘记了还有蒙古还在虎视眈眈,在江南也看不到蒙古来关内打草古,以为天下太平。” “恩,果然老师教的还不错,那我再问你,难道是要用孔老二的礼教去防他们吗?”郑月蝉看似随口的这么一问。朱翊钧却是一愣,随后说道:“不是,要修长城,要在九边布置重兵把守。前几年朝中国库空虚,可再怎么没钱,也从来不会少了九边应有的粮饷军需。” 郑月蝉这才笑道:“这不就结了,你没有了拳头,礼教什么的多是空中阁楼。呵呵其实大明虽然没少粮饷军需,但是却忘记了兵是需要练的,老关在关内做什么?吃着粮饷,白天种地,晚上老婆孩子热炕头?我不认为这样的兵养着有什么用。兵么应该时常牵出去遛遛。” “遛遛?怎么溜?你没听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真要是出去遛遛了,朝中大臣还不吵翻了天?我可以想到他们的理由不外乎这么几个,一是浪费钱粮,二十挑衅可能会引来大规模的战争,到时候生灵涂炭,三是有为圣贤之道,有欺压外族的嫌疑。朝中自皇爷爷到现在一直是这个论调。”朱翊钧感觉到很无奈:“其实皇帝也觉的很无奈。” 郑月蝉又送了朱翊钧一个白眼,今天的白眼送得有点多,都感觉到眼皮子好像有点快要抽筋的样子了:“以战养战!以军队变强盗,遇强则跑,遇弱则烧杀抢劫。土匪都能发财,你个正规军还不能养活自己不成?” 朱翊钧叹了口气:“这……这……这朝堂上怎么能通得过呢?还不给那群满口礼义廉耻的大臣们骂死?” “那就不要在朝堂上说呗!据我所知,现在俞大猷,戚继光等现在不多还在世?他们的练出来的兵应该不错,我要是万历那个小皇帝,我就会把俞大猷叫过来示意让他把一部分兵偷潜出长城,在开春后对蒙古敌后采取sao扰政策,消耗他们的实力,抢劫财物,以战养战。”郑月蝉对于这两个还活着的练兵宗师级别的偶像向来推崇,历史上这个俞大猷享年七十八岁,直到过世前一天还在练兵,而他的俞家军声威赫赫。俞大猷文武全才,武功之高强,已经可以算当世天下第一的地步了。金老说天下武功出少林,但他能以一己之力单挑整个少林,这武功绝对独步整个大明天下,所以在郑月蝉的心里,这个俞大猷可以说是训练特种兵的超级导师,培养出来的人应该个人能力十分突出,用来放到敌后去,绝对是有奇效。 “至于戚继光,可以让他加紧推广鸳鸯阵等小规模的作战配合,但最应该的是让他去研究火器。”郑月蝉侃侃而谈。相对于俞大猷而言,郑月蝉更喜欢戚继光,因为戚继光喜欢用火器,最喜欢的就是研究和开发火器。这对于郑月蝉来说绝对是在这大明唯一一个可以说是志同道合,有着共同爱好,共同语言的一个人。郑月蝉对于他发明的“木发”很是好奇,因为在后世不但没有实物,连描述也很少,只知道他在嘉靖四十二年的时候就已经发明了这种火器,杀伤力也不错。而戚家军里最常备的“虎蹲炮”“三将军”“缨子炮”“毒火炮”……等等郑月蝉这个火器发烧友那是每次想起就会流一地的口水。而她更知道在过不久的将来世界上的第一颗地雷也将在戚继光的手中诞生。 史料上称,在万历八年的四月,戚继光当时任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处总兵官,已是独镇一方、统兵十多万的大帅了,但仍亲自研究和改进武器。《戚少保年谱耆编》第12卷载:为了防止鞑靼和朵颜等卫的入侵,戚继光在“沿边台墙之下,择其平广虏可集处,掘地埋石炮于内。中置一木匣,各炮之信,总贯于匣中。而匣底丛以火药。中藏钢轮,兼置火石于傍,而伏于地上。虏马蹑其机,则钢轮动转,火从匣中出,诸炮并举,虏知其所自”。明朝人把这种埋在地下、不用人工点燃、让敌人自己踏上就会自动爆炸的新式杀伤武器,叫做“自犯钢轮火”。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雷。戚继光发明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