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八章 赵薛两代人 (第1/2页)
ps:不要问我为何标题都和内容没什么联系。。我也不知道……嘤嘤嘤 下了朝,薛文绍同同僚说笑一番,便一个人准备归家。 才走了几步,就听到后头有人叫唤。 “薛大人……” 薛文绍扭头看去,虽是疑惑还是迎上前去:“赵大人。” “归家?” 薛文绍笑道:“正是。” “那顺路,一起。” 薛文绍自然应好,尽管两人在陶安的住所虽不是一南一北背道而驰,却也不是顺路的。只是叫出他的人也算是他的半个亲戚,正是薛宁的母亲的嫡亲兄长,赵成思。赵成思官到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按品级来说比他高,两人相交自是步子早,且赵成思这个御使大人颇得圣心,手握大权。只是平日里因着监察职务,有避嫌之意,两人虽然在陶安为官多年,关系倒是不怎么亲近。 两人刚出了宫,就有马车迎了上来。 赵思成笑着说道:“今日我儿亲自过来接送,快来拜见你薛伯父。” 马车边同坐赶车的人不是赵元朗又能是谁呢? 赵元朗动作矫健,一跃而下,恭敬地弯身行礼。 薛文绍笑道:“侄儿身手不错。“ “不过是平日学习累了,跟着家里的护师学了两手。”赵成思笑着说道。 薛文绍目光一闪,再看向赵元朗的时候眼里带了几分探究。 赵元朗不闪不避,请了二人上车,又亲自放下帘子。 “金秋秋闺……” 赵成思笑着说道:“先生说可下场一试。只是这秋闺春闺之事你我二人都是过来人,自然知道虽能鲤鱼跳龙门。但考一次都是遭罪一次。年初的时候,外甥女来了信说起为何总说文士手无缚鸡之力读书还会累。而那些佃户们却是卖力气的反而看着健壮,烦。起初还不觉得什么,以为这孩子随意一写,后来老爷子一思索,觉得有道理。倒不是文士和佃户有区别,而是这人身子强,都能卖力气了。若是犬子的身子不错,那科考的日子也不算什么。” “说得是……五弟家的孩子吧。” “可不是,我也就一个meimei。说得正是宁姐儿呢。原本妹夫去了,还担心以后孤儿寡母的怎么办,幸好妹夫在天有灵。” 薛文绍想起年前的时候,给老宅送年礼的人回来之后,带了母亲的信里面提到了五弟留有遗腹子。想来这赵思成说得正是这个意思。 薛文绍叹了一口气:“五弟,可惜了。” 赵思成微笑不语。 直到送了薛文绍归家,赵思成再没提起薛家的事情。 薛文绍回到书房,让人去叫了两个儿子过来。 薛和仁和薛和阳进屋后就给薛文绍请安。 薛文绍看着薛和仁道:“今年下场,你先生怎么说?” 薛和仁虽是觉得有些突然。但转念想也不过三个多月了,父亲问起来也是正常,并把先生说的话说了一遍。 薛文绍听得皱眉,从赵成思先前的话里。那赵元朗这一科是完全不在话下,且已经直击明年春试的事情了。但是自己的儿子确实忠厚有余,不够灵活。听他先生的意思若是没有突变的话,可以考上。但明年的事情就说不定了。这意思自然是说他实力还不够。 “那你呢?” 薛和阳早在父亲问起大哥的时候,就知道下一个是自己。闻言谄笑道:“儿子志不在此……” “二弟。”薛和仁赶在薛文绍发怒之前让他歇了后头要说的话。 薛文绍总共有三个儿子,除了嫡长子薛和仁是林氏所生,二儿子是林氏的陪嫁周姨娘所出。周姨娘是个老实忠心的人,在她心里第一个主子是林氏其后才是xue播厚。顾而林氏对薛和阳不错,平日教导上也算是用心,两兄弟关系自然也就不错。另一个幼子原本是薛氏和字辈分这一代最小的薛和俊今年是十岁,他的生母是胡老夫人身边送的丫鬟,如今是李姨娘。李姨娘生得娇媚,又年轻会来事。薛文绍对她宠爱有加,顾而薛和阳的日常待遇也算是不错。只是关系上就没有前面的两位哥哥那样好。 对于这个自幼更喜欢武力的二儿子,薛文绍是又气又无奈,想了想也不愿意在他身边多做纠葛。 薛和仁看父亲的脸色忙岔开话题道:“父亲今日突然问儿子,莫非是科考的事情有变?” 薛文绍本不想说,又想起今日碰见赵元朗。想那赵元朗玉自己的大儿子年龄相反,以及有独当一面的本事了,自己也总不能拿了大儿子做孩子来看。想到这,薛文绍并把今日遇见赵成思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