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发生在皇帝垂询之前的讨论四 (第2/2页)
在于此。那些早前深受其害的,只要一点生机,他们都会牢牢抓住,不需要鼓动。那些早前利益最多的,他们说什么都不会变,因为人家本来就站着生。 唯有中间力量占据最大的华语权,他们可以在原有体制中获利,也有损害,却是整个制度的基石与具体执行人。他们变,整体才是真的变。而石家就是这样一个中间力量。 “玛法,孙女此次得封太子妃,阿玛调任回京任正白旗汉军都统,,应是圣上希望咱们家来经略正白旗,使得正白旗诸人慢慢回归朝堂,至不济也能在太子临朝之后,成为朝廷的中坚力量。”长孙知道现如今是说服玛法的最好的机会,所以一字一句都要斟酌。 “可玛法是否想过,咱们合族究竟能不能变成京官家族?以及未来几十年这些外放的叔伯们,和可能成为外放官的兄弟们,还能不能坚持现在的清净自守?”这是长孙提出的询问很现实。 这一点华善也必须赞同,皇上自己对两黄旗的掌控,经过这二十多年,已经非常牢固。但同时,两黄旗对中央地位的侵蚀也逐渐不被圣上容忍。所以正白旗被用,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是怎么用,恐怕连皇帝自己也不是很清楚。 一方面,正白旗不论是主子还是包衣,多是外放。图曹李孙三家在江南的经略,又如石家,多是一些刁民之乡,更借助的石家的狠心决绝。这些人调回京,这些地方要怎么办?换个人去,恐怕只能贪酷,而完全不能安抚地方。而且这些人调回京,许以要职,是必须的,可是京缺有多难,暂且不说,现如今占据要职的,必不愿退让,那么新一轮的上三旗斗争势必立马展开。
可是不谋京缺,外放这事似乎也越来越难了。 今上固然有雄才大略,可是自其亲政起,就天灾人祸不断,正白旗整体谋缺外放,固然是其在摄政王死去后的蛰伏,也有圣上的安抚之意。毕竟到外边做土皇帝,要好过在京城斗成乌眼鸡,然后死伤一片。 本来外放就给中央交赋税即可,以前不安定,经常有各族人民反抗高压统治,一方面杀了不少人,人丁不多,需要上交的赋税本来就少。另一方面,抄家灭族是家常便饭。来源比较丰厚。 可这些人安定下来以后,人丁上升,还不能随意捕杀富户。不说每年的赋税会不会因为灾荒有所减免,仅仅每年如蝗虫般增加的人口,就已经要求每年所交的赋税一年年上升。 而更大支出在于:每年的三节两寿要挖空心思上献宝物,还要给京官中的至少部级官员送冰敬炭敬。更不要说暗地里要送的。 石家这几年还不显,可是为什么嫁舒和还需族中添产,就是因为石文炳这些年已经支大于出,又换了两个地方,新建总是最花钱的。不拘是浙江还是福建,多呆两年,都可以走走商贸,或许还有回旋的余地。只是这一回调,权大了,钱也少花了,但是之前花的用处似乎就不大了。 当然若是能狠下脸面刮地皮,石文炳还是能累积一大批钱财的。可是从石廷柱到华善到石文炳似乎都不善于此。不是说他们没做过,而是说他们的吃相向来别人看不到。当然这也是舒和小姑娘最后能成为太子妃的重要原因。 然而开销越来越大却是不争的事实。石家石文炳是回来了,可是石文晟、石文英等文字辈的五六人错眼不见就得外放了,更不用说富达礼那一辈该怎么弄。除了世袭的五个佐领,每家还能出一个侍卫。余者都要谋缺。他们家世代武人,最好还是侍卫、统领一类的武职,科考其实也行,但是考出来也得候缺。 这要付出多少钱,各家心里其实都有数,这次奴仆大比中,最后一试各家对铺子掌柜类的人才争夺是最强的。不论是把牢自己家的人才不外送,还是相中其他家的,去求着匀过来的。 华善宦海沉浮几十年,太了解了,从来只有有钱的清净自守,从没有见过缺钱的安然自度的。一旦缺钱的迹象稍稍明显,那家里的男男女女能来钱的办法恐怕就不是那么美妙了。 就像他的四弟跑到两广任总督,也掏了几家商户的老窝。一方面固然有震慑众人之意,可是自家人不说假话,另一方面恐怕就真的是为了谋财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