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说半截 (第2/2页)
不负责一直保存下去。林笑想走,直接就会走。绝对不会因为帮忙,而一定就会帮到底。 “这样吧,十天。回来之后,如果十天之后我没有提供装水的地方,那些水,就任凭林姑娘处置。”杨建说。 林笑问:“那地方来回一共多少天?” “路上单程一天。快则两天,慢则三天。” “那行吧。” —— 漏了一个重要环节没讲,那就是:出发时间。 如果事情真像杨建所说的那样,肯定是越早越好,迟则生变。反过来说,杨建迟迟没有安排动手,也可以说明事情并不像他说的那样简单。 指挥者通常会有一种情况, 指挥三军,就像指挥一个人的手臂一样。调动他们去作战,但并不告诉他们全部的计划。每一部分,只需要知道自己那一部分就行了。 当然喽,更高级的指挥者,会明白这种任务分解之后的弊端。弊端主要是机械,缺乏机动灵活性。因而高级指挥者会给每一个部分营造一个合适的环境,让那个环境,去促成他们完成任务。 这样说,有点不好懂。最典型的做法,是让部下处于危险之中。譬如潜伏到敌方的眼鼻子底下。让他们去争取有利的形势,而不对他们指出其中的危险。将他们置于绝境,然后让他们自己去求生存。 这并不是绝情、冷血,而是高级指挥者的必备素质。事情就是这样,处于危险的境地,人们就愈是团结警惕;处于安全的环境,人们就愈是涣散。这说明部下都有被虐的特性:被围困就会坚决抵抗,迫不得已就会拼死奋战,身处绝境就会听从指挥。
把士兵直接派到敌国腹地,那些士兵必然会高度警惕。每有命令,必然行动一致。他们周围都是敌人,他们近似于走投无路,他们只能死战而绝不可能后退。只能死战而最终有可能不会死,就能使士卒竭尽全力。 因为,士卒陷入绝境,就会无所畏惧。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军心反而会更加稳固。愈是深入敌境,愈是更加警惕,迫不得已就只能拼死战斗。 这样一来,就能做到不需整治督促,士卒就知道加强戒备;不需号召强求,士卒就能完成任务;不需严加约束,士卒就能亲密团结;不需三申五令,士卒就会遵守纪律。 从作战的命令发布之日起,士卒们白日涕沾襟,夜晚泪满面,一旦投入绝地,置身于无路可走的绝境,反而人人都变得英勇无畏了。 当然,杨建离那个境界还差十万八千里。 很明显杨建在筹备一个大行动。那个湖泊,是大行动中的一个环节。湖泊这个环节,将会怎样运用,或者说在大行动中起到什么作用,杨建都没说。 然后再看林笑的反应。置于险地了吗?没有。反而被林笑察觉了背后有事,但杨建偏偏又没有给出一个解释。 林笑倒也不需要解释,因为林笑并不准备在连州基地呆多久,并不准备跟流光团队一条心。 —— 随后两天没大事。 晚上,早就说过,是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的。因而末世以后,人们就返回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状态。 只不过,这说的是大多数。 有那么一小撮不知道属于什么性质的分子,置身于末世,仍然花天酒地。 据说,那是上层。 一个人,向上奋斗向上爬。但上层人物全都是醉生梦死的,因而那个努力奋斗的人最终必然被黑化。 瞧这道理,肯定是不对的。品德好的人,素质高的人,努力奋斗的结果,最终是变坏,那肯定不对。 不对的根源,就是所谓上层的定义。谁说上层人士就都是在那种污七八糟的地方交流的? 只能说,有一些上层人士是那种样子,另外一些上层人士则不是。 —— 杨建要带林笑去这样的场合。 末世以前,叫夜店。现在不这样叫了。因为电力的原因,改成白天了。夜晚也不是没人,但客人主要还是白天来。至于白天宣泄的是什么,那就看具体是什么人了。 杨建说:“有一场聚会,我很不想去,但是又不得不去。那涉及到方方面面许多环节,涉及到一队队员今后的待遇……” 看不惯吞吞吐吐的模样,“那就去呗!”林笑说。 “与会者规定,每个人都要带女伴。您看能不能……”杨建问。 “能,”林笑说,“到连州基地以来,承蒙你多方照料,这么点儿小事,没问题。” 没问题,才怪了;这只是林笑心里想的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