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生活面面观_第十二章 被驱赶,紧急搬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 被驱赶,紧急搬家 (第1/2页)

    周夫人眉头紧蹙,问了一句:“可是华阳王?”

    驿丞一惊,点点头。

    周夫人道:“明日一早我便让人就去找房子,在三日期限前搬离,不让大人为难。只是请大人对所有人都不要说出来人是谁,就说有官员经过要入住。拜托了。”

    驿丞虽然不太清楚这中间的牵连,可是周夫人今次这话也知道华阳王与周家是有某些干系,上司只想着尽快打发走周家,不愿多照拂此时无依靠的周家,任其自生自灭。自己夹于中间,苦于手长袖短,能力有限,只得连连告罪于苦主周家,见周夫人真的并未怪罪,方才离去。

    次日,周夫人让陈管事去找房子,瞒了家里其他人。照样过节。想着驱邪避恶,周夫人提议办得好一些,结果加上给难民的吃食,全部下来花了二百七十贯钞。

    下午,周夫人对全家人道:“咱们在驿站住这么久了,一家子人口不少,现在有别的官员路过要入住,总这样住下去不是个办法。西陵峡太过于急湍、凶险,老爷受不得如此颠簸。不如先赁个院子住下来,老爷一好转,这雨也停了,江水潮涨退下去,正好。”

    如此这般吩咐下来,各个都没什么疑虑。只是一上午,没有收获。归州这地方虽然管了两个县,并不富有,而且牙人少,又都过端午节去了,也少有消息来。

    最后小绿想起来了,说是咱们要请医生,不如找个离医生近一点儿的地方。

    陈嫂便道:不如干脆拜托郭医士帮忙,毕竟他人头比较熟。

    陈管事也说自己糊涂,居然没想到这个,只在这里找牙人,居然忘了医生天天走街串巷,这里每家每户他都可能打过交道。

    托了郭医士家的福,果然次日就找了一个院子,简陋了点,好在是房子多一些,现在十来口人勉强能住下。其他也另有两处房子稍好一点,可是都太小了,相距也甚远,一家人还分开来,实在不方便周家人相互照顾。

    于是就赁了那个院子,打扫过后,看着也还算干净,只能暂且住下来,走一步看一步。只是对方却因为这么着急用地搬家,想来是周家没处可去,于是就嫌赁一个月太短。最后周夫人说半年太长,终于敲定为三个月,一月五百贯钞,周夫人又谈了谈价,最后还是按一个月四百五十贯钞,付了一千四百贯,算是有了个一住处。显然是被恶诈了一回。此时也顾不得讨价还价了。周夫人也不想因为这点小钱,反而影响搬家的时间,忙让陈管事同意了。

    置办了好些物事,陈嫂开始例行节约,和阿静以及厨娘没少算计,床褥被子之类的,一买就是好些套,加上杂七杂八的锅碗瓢盆,洗浴盆器,大大小小,花了一千来贯钞。在要搬前一下午,发现家具不行,又赶快买了些便宜家私,凑合着能住了,花了又有五百八十贯之多。

    陈嫂听得陈管事说暴雨,就思忖着是不是要多买些米,把这念头和周夫人一说,周夫人半天才反应过来。“咱们大小口计,也有十四口之多,就买五六石大米,现在米是多少了?四十贯钞么?”

    陈嫂道:“夫人果然是神算。米都是四十贯以上一石了.就是苏州,听说怎么也得五十贯往上,这要是大雨,收成不少,只怕得六十贯还有可能冒。只是咱们还是买好一点儿的吧。家里的人可能吃不了这里的一般糙米。”

    周夫人苦笑:“曾几何时,我们也居然落实到这种每日里要算计着米价过日子的情况了。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当初何曾想过有今日。”

    陈嫂道:“夫人,咱们毕竟比那每日里算计着米价过日子的人要强些,只是暂时的病处异乡罢了。要是在苏州,岂会愁这些?只是今时这样节俭,想来是前些日子给吓得咱们都胆小了些罢。”

    陈嫂便打发陈管事去买米。留下周夫人对着帐本兀自发呆。

    文箐呆在里间,听着这般对白,突然想到了《红楼梦》,却又觉得不相似,可是一会儿又觉得有那么些相似,感觉有点儿凄凄,呆那里更不乐意吱声,闷头想事。

    这个端午节其实过得并不如意,但大家都是面上欢乐,心底却是忧虑不已。连长江边上的装饰得漂亮的龙船在穿梭都没有心情去观看——伤心之地。大人不出门,小孩们哪里能出得了门?端午节便是隔着墙听人的欢歌笑语地过去了。

    而文箐最开始的时候,是想了解一些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