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地球村的报告_第 三 集 10-13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三 集 10-13篇 (第5/8页)


    地质学家普遍同意,直到42亿年前,地球仍是一个平静的地方,既有陆地也有海洋。地球取代原来的地狱般酷热,进入冰河期,这是因为年青的太阳发射的能量,与今天相比仅为现在的30。地球的温度冷到足以使大部分地表被广阔的冰层覆盖。

    自然杂志一项新的分析报告称,地球上硕果仅存的锆石生存于40亿年前,肯定现在还存在。对锆石内部的追踪分析提供的证据表明,平板型或说盘子状的地壳构造,其力推动行星的外围变成硬壳,形成了大陆和海洋,此过程其实早在那时已经开始了。

    “此幅图像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水的世界和正常的陆地生成的循环过程。这样的条件对生命萌发是件舒服的事。”

    由于受古老的黑登时期观念的影响,对地球生命的原始形态提出了一个巨大问号,最早的,迄今仍受争议的生命证据存在于格林兰的岩石中,距今已有30.83亿年之遥。此岩石显示相关碳-12量的转换。碳-12是碳的正常形态,而碳-13是碳的非正常形态,但它是较为稳定的碳形态。此种碳的量的转换对微生物的出现是个贡献,微生物倾向于向轻的碳集中。

    使人们感到惊讶和难以置信的是,按古老的说法,生命即时产生于“晚期重度打击时期”,现在看来这是可能的。

    从哲学上看,为什么古代神话的预示往往是正确的预告,西方现代科学的主流看法并不承认有一个超自然力的存在,但西方大科学家,甚至举世公认的科学伟人无一不是虔诚的宗教信徒。显然这不是人格分裂,而是一种信仰,一种基于对自然的创造力的敬畏和诚惶诚恐之感。

    在探讨早期地球的图景时,提出了地球生命可能始于数亿年前的新观点,这意味着对“生命门”的认识已为长期、缓慢的化学进化的观点打开,生命登上历史舞台的阶段可以锁定在44亿年以前,但人们并不知道当时演员们是否出现。”

    关于早期地球的研究出现革命性转折,其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一项证据:澳大利亚西部岩石。这些具有30亿年历史的顽石因含有更“古”的锆石,为此,彻底震动了科学界。锆石最初有锆、氧和硅等元素构成,它质地异常坚硬,耐磨,而且能在腐蚀、高温条件下幸存,对风化的环境有天然的抗拒性。

    锆石内含有足够的铀。众所周知,铀可以由铀的衰变籍以准确测出它的生成年代。2001年,已由二个研究团队提出,澳大利亚锆石生成于“黑登地狱时代”,距今长达44亿年之久,然后又重生于较为年轻的有33亿年历史的岩石中。

    与此相关的锆石中氧的同位素量,这一指标剑指水的问世。矿物,包括在水中形成的粘土、碳酸盐,它们宁可与氧-18结合形成它们的晶体结构。锆石中含有氧,与更为常见的氧-16相比,锆石中含有相对较高水准的氧-18。

    善思的人们不妨又开始联想,锆石的“年龄”为44亿年。现在科学界比较公认的说法,宇宙大爆炸,也就是宇宙开始生命的一瞬间,距今也有40亿年以上的历史。所以作一个哲学猜想,大爆炸开始之时,就是生命诞生之日,这与现代科学承认的时间表也是靠得上谱的,也与人类历史上的神话、传说,如“晚期地狱重度打击”之类的措辞对得上号。这再一次证明了哲学上一个经典的,“世上没有无缘无故存在的东西,一切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

    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世上所有的神话传说,不管以现在的科学眼光来判断,是如何的不可思议,荒诞不经,都是与生命有关的。倘若离开了生命,还有什么可谈的呢岂非更荒诞不经吗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与神话传说并不矛质;神话、传说是科学的先导。难怪,西方科学家要从幻想中寻找发明的灵感,这是人类继承宇宙意识的直觉,也是科学经验的结晶。

    锆石形成阶段,也就是40亿年和42亿年前;科学家通过研究矿石微粒,追踪到锆石生成阶段时的内部。从矿物结合的成分,科学家能计算出它们的厚度为15英哩,锆在结晶时所需的温度1300of。计算显示,当锆结晶时,地球此间每平方米流动的热量达7500万瓦特。

    地球在黑登时期可能不会如地狱般模样,它要比今天的地球还热,其

    流动热的总量应比计算得出的数字大三倍。这意味着锆石存现于地球的外壳部份,冷却后成形。

    在今天的地球,这样的地形也能找见,一个海洋“盘子”滑向大陆“盘子”的下面,如同铺进去一层“毯子”。盛满水的海洋“盘子”随着外界温度的降低逐渐融化。科学家相信高容量的水和低温已从锆石的存在得到解释。这种由海水覆盖陆地现象,英文叫subduction,意为减去陆地的意思。现今地球,此种减去地带能否存在,取决一些典型的“盘子”结构至今还在起作用。

    生命始于“打击门”

    许多地质学家相信,地球外壳是一个平整的构造,对地球内部的高热和地壳的广袤而言,这么一个结构太过扁薄,也不能回复到原样。不论是在金星还是火星,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所显示的都是这样平整的“盘子”,这使人们产生联想,惟有行星的温度和它的结构这种有限的模式才提升了所谓生命现象出现的机会。

    既然平整模式重要到如此程度,必然要在科学家中引起相应的争议。有科学家在计算地球冷却和早期水的历史,但在关系很大的地球平整结构的推论上仍留有疑惑。倘若这样一个盘子结构颠覆了地球在黑登时期其外壳的形状,这无疑开启了一个陆地的成型,而且还形成了空气和气候的时代。

    1980年科学家年提出一个气候模型,大气层由于持续增多的二氧化碳,引起温室效应,使大气层变厚,平均提高地表温度至185of,但不至沸点。但倘若地球盘子状的平整结构早就开始,那么许多二氧化碳会尾随进入碳酸盐的岩石,并进而深入到地球内部。2001年,一个由美国宇航局的两位科学家,斯利普和凯文提出的一个气候模型发现,地球在晚期黑登时期冷得刺骨。

    这两个气候模型对早期地球的样子作了符合科学习惯的推理,结果大相径庭。说明科学是一个探索过程,其结果成立于否与科学无关,也就是说用科学的方法去做了,但后面的结果是否科学,不一定。科学只是用人类自已的思维去探索未知世界的规律,未知世界是否符合人类思维逻辑那是另一码事。无论地球遭“晚期打击”是接近沸点,还是冷得刺骨,这样的外部条件都使生命出现成为不可能的事。但这些因素改变了人们关于生命何时开始及如何开始的认识。

    地球与其它行星一样,连手出现于天穹早于45亿年前,一个普通的假设是,几乎与此同时,一个与火星大小相似,有4000英哩宽的物体撞击了地球,一场真切的大洪水将此物体和地球气化,同归于尽。一些岩屑喷射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