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正文_第十七章 学习(2) (第2/2页)
怕两位师兄不愿意去师弟的穷乡僻壤,要是愿意去,小弟保证全力侍候两位师兄。” 有了这一层校友关系,三人喝酒喝的非常尽兴,都是年轻人在一起没有丝毫拘束,对这种场面他虽在乡下,很少参与,但并不陌生更不会觉得差人一等,只会意气风发的喝酒说笑,喝完酒,两人有带他去KTV唱歌,说是让他跟上时代节奏,乡下肯定没有这些玩意。KTV歌厢在省城也只是这两年兴起,他毕业时都没有,乡下哪里能见到,就是县城有个舞厅算不错。 平时的学习比较紧张,别人他不知道,只觉得自己的时间安排总不够,天天要研究问题,消化课堂老师讲的知识,只有到了星期天这仅有的一天假期,才有时间和闻达他们聚聚,或者和寝室里的几个同学去娱乐娱乐。 时间转眼过了大半个月,这天,池老师讲了金融学的几个问题,涉及国家新兴的金融产品——股票。课后,他问池老师股票市场开放了几年,为什么不像大多数的新兴事物一样高歌猛进而是起伏曲折,难道国家对这种新兴事物持保留态度么? 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得益于他自己订阅的,长期的阅览经济类报纸,使他能够时时刻刻关注国家的经济发展态势,在乡下不能得知的事情通过报纸使他的经济头脑并不落后,报考了党校的经济硕士,他更是认真研读报纸,常常把他看的情况结合现状进行思考,一时难以明白的地方,有时写信跟老师沟通,或者自己找经济类的书籍参看。 池旭对他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明显露出惊讶,不禁问:“你是在乡镇工作的?”意思好像不大相信他竟会是一个乡下来学习的,班上就他一个人是乡镇来的,对这一点很多老师都听说,也有老师对他表现好奇,毕竟一个乡镇的干部用自己的钱来读研究生不多见。 他点点头表示肯定,池旭再次打量他一番,好像不大相信似地说可你提的这个问题,根本不是一个在乡下待的人能提出来的,乡下甚至连股票这个名字都没有听说过。他说自己去年开始订阅了,加上平时比较关注国家经济发展,自然了解些国家的金融市场。 难得露出笑容的池旭不觉含笑点头:“这还差不多,你提的这个问题其实跟国家的特殊情况有关,全国搞经济毕竟是这一二十年的事情,很多事情发展初期难以规范,这股票市场就是如此,国家还是处于摸索阶段,自然难以飞速增长,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股票市场肯定只会向前繁荣壮大,并非是国家对这个新兴事物的态度有所保留。” 他有问到既然国家重视股票市场,为什么几年过去,能够买卖股票的场所还是局限于一些大中城市,象咱们省城也仅仅只有万国证券交易所才可以进行买卖,而别的地方不能够买卖呢?对这个问题,池旭思考了一会分析道:“这里面应该是有很多很复杂的原因,如果要细说不是一时三刻,这样,梁同学你如果愿意,可以有空到我住的地方来咱俩聊聊。” 说着,池旭拿出纸写上自己的电话号码,说来时打电话,马上要上课了,先上课吧。股票,接触他是从报纸上,加以了解是他今年开春托老师高教授买的,对股票市场他有些自己的看法,但在乡下没一个人可以做交流,这次有老师专门讲解股票方面的知识,自然不会放过这样大好时机,真正对这个国家的新兴金融产品研究一番。 和池老师有过几次交谈,他发觉池老师并不是如人们所说的那样冷冰冰,也许美丽的女人必须借助外表的冷谈才能据那些不怀好意的人的搭讪,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交谈中两人同样有争执,各执己见不相上下,都摆出自己一方的理由试图说服对方,直到对方词穷才罢休,有时候冷不防,不苟言笑的池老师还会蹦出一两句绝对幽默的话语,让他禁不住捧腹,要不是顾及对方是美女老师差点笑得鼻涕横飞大失形象,这个时候,他不禁怀疑面前的这个人还那个冷冰冰的池老师吗? 其实,池旭虽说是老师,可年龄好像还没他大,一问果然比他还小一岁,这时他只有自我安慰说学者无先后,达者为师,谁叫人家是博士呢,还是名牌大学的博士生,做他的老师绰绰有余。 和池旭交谈过之后,一天他问闻达:“为什么农发行没有开展股票业务呢?” 闻达不以为然:“谁知道啊,这是领导该想的问题,咱一个平头老百姓管不了这些事。” 他见闻达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劝他:“不是管不管的事,而是,你想啊,要是这项业务的未来增长值很大呢?会对你咋样?” 这一问,倒是马上引起了闻达的注意,这里面的含义谁会听不懂,闻达认真看看他迟疑地问:“你觉得股票会大加发展,竟会连银行也要参与?” 他没有回答闻达的问题而是反问道:“你自己想想看,银行进行这项业务现实么?” 闻达细想一想:“要说,开展股票业务,有没有啥现实不现实的,问题是能不能盈利,对一家银行来说,盈利是最主要的,股票能够盈利就肯定是现实的,否则免谈,哪个当领导的会傻到去开展一项看不见盈利的项目。” 这倒是实话,他想了想,还是把他跟池老师交谈的话给师兄分析了一下,认为股票在国内将来肯定是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于股票经营会不会盈利其实无需多加分析,便可以发现其间蕴藏的利润,对银行来说只有百利而无一弊,既可以增加客户源又可以给银行开发一项盈利的业务,这条路,只是迟早问题,总有一天,国内的银行会发觉原来赚钱的项目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开展得越早才能赢得先机。 这么一说,闻达不禁有些佩服:“老弟,看样子你的研究生真的是在认认真真读,不像老哥我是为文凭而文凭啊,可是你这样跟我说有啥用,我又决定不了一项业务开展不开展。” 见闻达有点动心,他才全盘托出说这番话的目的:“你老哥,单位能派你出来学习,难道不是有重用你的意思?如果你把自己的建议,当作建议,跟领导说说,领导会咋看,能采纳实行当然不会少了你的一份功劳,就是不采纳也没啥问题,至少领导会觉得你学习不是无所事事而是真的学到了东西,同样会要重用你。” 闻达一击掌,猛点头说:“不错,是这个理,难怪老弟能毕业一两年就干上副科,听君一席话,才知其然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