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偶然的故事 (第2/2页)
界限。责任消失了,生命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生命消失了,责任却依旧存在。 牢sao也罢,感叹也罢,语无伦次也罢,头一次见面,总算每个人都说了话。现在的问题是,一旦打开了话匣,已不再担心无人说话,而是六个人均有自觉理正辞严足以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要发表。由于人人争先,互不相让,场面便显得有些乱。 这时候,教授制止了大家。长期做教书匠的经历,让他有足够的经验来控制类似的局面。强烈的谈话欲突然间被打断,毕竟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就象两个激烈争论的人,其中的一位突然改变了话题,而且突然得令对方毫无准备,便容易因为另辟蹊径转移了相持不下的内容而在对方无可奈何中获得争论的主动权。大家虽洋溢着不快,却只有强自克制着,静待他的下文。只听他说道,从大家目前的状态,我敢断定,必都是找了这样或那样的理由跑出来发泄的,或许你要故意不承认,或许你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甚至会在心底做无谓的辩驳,不对呀,我出来原是漫无目的的呀。事实上,无论你承认与否,都不能否认这样的事实——你就是为了发泄。别狡辩,你的眼睛已明白无误地告诉了我,别忘了,眼睛是会说话的。其实,发泄是正常的,喝酒、谈话、甚至于打架骂人自戕身体都是发泄。别不信,我这样说是有依据的,相信大家此时的心情烦躁必已减轻了不少吧? 说着,他环顾了一下大家。大家被他猜中了心事,正低着头。 还是别说这么多废话,快说你的依据吧。自由从业者勇敢地抬起了头,催促道。其他人立即附和。 教授自得地笑了笑,偏又顿了顿才继续说道,人原本就是一个能量平衡体,就象人要不断地摄取食物又不断地排泄一样,能量的摄取与排泄必要维持一个总量大致平衡,平衡时便表现为正常人,一旦失衡便或喜或忧或悲或怨,叫做情绪,情绪是可以控制的,而控制情绪的过程又恰最容易导致能量的失衡。没有办法,都是因为压力,只要生活就有压力。生活的压力,无疑总要让这个平衡失衡再平衡再失衡再平衡永远无休止地运转下去直至生命终结。这便人情绪变化的原因,也是人区别于阿狗阿猫的特点之一。 或许只有彼此无秘密的人之间距离才最近,尽管现实中根本不存在这样的假设,而且人们关注的多是深受泄密之害的恶果,至少也是秘密乍泄的尴尬。我们却遇到了这样的情况:由于心事被毫无保留地猜中,短暂的尴尬之后,彼此间距离反而不知不觉中拉近了许多。只有到了这个时候,乡丁才敢于试探着说,既如此,我们何不定期聚一聚?大家正惊奇于教授的独特理论,倡议刚一提出,自是一拍即合。 于是,大家便约定:第一,每月的今日作为固定聚会日;第二,内容主要是个人经历,也可以畅谈人生感悟,探究个人隐私与成败得失,还可以说一些想说不敢说或不能说或不方便说的事情,就象自由从业者所叫嚷的,要象嚼口香糖那样,含在口里慢慢地咀嚼人生,那才叫滋味;第三,谈及内容,一律不得外泄,虽经本人同意,也必须隐去真名,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误解。 能够看得出来,六个人当时最需要的便是一种寄托让自己充实起来,约定便成了他们的寄托。从这一点看,追求这种类似于渴望的东西,或许应该也是人的一种天性。如果用教授的理论来解释,能量过涨会失衡,那么,能量排空同样要失衡,这要求必须寻找一个恰当的临界点。所谓的临界点,实际上就是平衡状态。这便决定了临界点的选择必须要考虑摄取与排泄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具体表现为既要充满渴望有所寄托又要防止渴望变成奢望而造成的能量过涨,能量过涨会让渴望消失,反而没有了渴望。所以,能量过涨的时候跟排空一样需要寄托,也就是说寄托充斥于能量运动的全过程,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寄托。这才是实在的人生。 因为有了约定,六个人必要举杯相庆,直到烂醉如泥。酒间,六个人居然都觉轻松了许多,便彼此再四提醒对方,切莫忘记了约定。 一次偶然的相聚,居然引发了长达一年之久的故事,原本陌生的六个人终成莫逆,这是偶然中的必然,必然中也孕育着偶然吧,因为生活有太多的偶然,我们姑且称之为“偶然的故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