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章 八卦河图阵 (第1/2页)
曲周城西方的广袤平原之上。 此刻,这里已然竖起一座十来丈高的宽大圆台。 圆台之上,冯易看着浑似天成的圆形大阵,当真是好一番目瞪口呆。 一百六十万大军,那人山人海般的浪潮,竟是被戏志才在短短的半个时辰内便编排成了一个庞大而暗含天机的圆形大阵! 而且令旗所指、战鼓所鸣之下,各支部队竟都能快速的做出反应。 如此情势,怎能不教人惊颤? 要知道,一百六十万人,即便是站在这数十米高的高台之上,即便周遭一片平坦,即便站在这最中心之处,那也是根本难以一眼看到边际的。 可就是此种情况下,戏志才竟能将每一支万人基数的部队调动的如臂指使,如何能不叫人叹为观止? “志才啊,你这究竟是什么阵法? 为何每支小部队都能灵活指挥,而且好像每支部队之间的搭配都极其合理? 另外,我怎么觉着这阵让人看的有些眼晕?” 一旁的高长恭亦是肃然盯向戏志才问道:“纵横师,此莫非便是传说中的八卦阵?” 戏志才洒然一笑道: “高将军眼力不凡,此阵确实是八卦阵中的一种 不过,八卦阵其实有许多分类,而最基础的则只有两种,那便是八卦河图阵以及八卦洛书阵! 八卦因河图及洛书而生,亦因河图与洛书而荣。 诸多大能都曾仔细钻研过河图洛书,并期望能够从中领悟到自己的天道。 但能够做到的实在寥寥。 故而八卦阵的种类可言多,亦可言少。 志才所布置的便是两种本源八卦阵当中的其中一种八卦河图阵! 高长恭不由更是神情一正,认真的向戏志才请教道: “传说河图及洛书都是远古时期圣人伏羲观摩神物毛旋与背纹所作。 不知是否为真?” 戏志才慨叹一声道:“ 不错,正所谓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圣人伏羲曾在黄河边偶遇一龙马从黄河中纵出,龙马之毛旋自然形成了一幅图案,伏羲加以描摹,便出了河图 其后不久,伏羲心血来潮、似有所感,便前往洛水附近结庐而居。 一日,洛水中复又钻出一只神龟,神龟背上有着一些奇妙的条纹图案 这些图案跟龙马的毛旋一般,都仿佛蕴含着天道至理、神秘莫测。 伏羲于是再度将其描摹而下。 这便是河图与洛书之由来。 再其后,伏羲返回卦台山仔细钻研河图洛书,并终有所感,画出了八卦之阵。” 冯易奇道:“这河图洛书当真有那般神奇?” 戏志才笑道:“主公有所不知,天地分阴阳,阴阳即两仪,两仪相生共存,乃天地循环之大道。 世间万物皆在两仪之存,似是天与地、阳与阴、男与女、生与死、大与小等等 八卦之阵,阳与阴共存,并可循环往复,自成一体。 根据阴阳交替、五行生克,卦象依不同需求不同排列,其又有八种不同的组合形式。 因八卦之阵自成一体、循环不息,故而一旦阵成,便极难攻破,用在此处倒是最为合适了。” 冯易不由听得一阵心痒痒,他的名字便暗含易理之术 不论是“易”字,还是“无极”二字,都与这阴阳两仪有着莫大的牵扯 而且他的无极刀意和无极刀法想来也跟这易理有着许多瓜葛,说不定后期的突破还要懂得一些易理之道才行。 如今难得戏志才对这些如此了解,他当然要多了解一些东西才好。 “志才啊,不若你便趁隙给我们多讲讲这八卦河图阵?” 戏志才毫不推辞的欣然点头道:“主公既对其如此有兴趣,那志才自然不会吝惜所学。 八卦河图阵阴阵、阳阵各有二十,其中阴阵主防御,而阳阵则主防守。 又以十数合五方,总共有十个大的单独阵列,而最中间则是自成一体的核心阵列。 那十个阵列便是十数,而我们所处的中央五个小阵列便是核心五方。 在北方,最外侧的乃是六个阴阵,亦即是六支万人队的盾牌兵 而其后的一个阳阵,乃是一支万人队的弓箭兵。 一与六共宗居北方,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主柔防。 在东方,最外侧的乃是八个阳阵,亦即是八支万人队的长枪兵 而其后的三个阴阵,则是三支万人队的刀盾兵。 三与八为朋居东方,因天三生木,地八成之,主柔攻。 在南方,最外侧的乃是七个阴阵,亦即是七支万人队的盾牌兵 而其后的两个阳阵,则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