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77 清算国贼 (第2/2页)
气的社友的无耻行为痛心疾首,咬牙切齿的时候,阮大铖笑得露出了后槽牙。疾风知劲草,板荡时识诚臣,在阮大铖看来,东林和复社的文豪和“正人君子”们关键时候的表现似乎说明了两点:一是学问越大越无耻;二是以君子自居的往往是真小人。现在是揭开这些伪君子们的伪装的时候了。 经过一番周密的筹备,崇祯十七年十月十五,大理寺颁布了对从贼官的惩处条例。 条例规定:罪重者磔、斩,罪轻者绞、流,一体抄家,所得赃款济军北伐。 以下五种情况当处以斩刑:一是从贼一起攻打北京的;二是邀贼入京并为贼撰写文告的;三是担任伪顺三品以上官职的;四是所有降贼的督抚和总兵;五是所有主动助贼策划夺取地方的翰林院官员和科道官。其它十一种从贼官将受到较轻的惩处,主动自首的,将宽大处理。为了搜捕叛徒,锦衣卫联合御营亲军,缇骑四出,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抓捕行动。 数千人行动起来,烟尘滚滚,鸡飞狗跳,声势颇为惊人,城内的百姓得知了变节人士的名单后,俱都怒火填膺,高喊着诛杀汉jianian、国贼等,蜂拥而至,一路紧随,搜捕大军里不断有百姓和爱国士绅加入,帮助朝廷缉拿叛徒。 随着行动的迅速展开,光时亨、杨汝成、项煜、魏学廉、周钟等人先后被投入大狱,也有一部分东林叛徒如陈名夏、顾杲等人见机快,在社友的暗中庇护下,连夜乔装打扮,仓皇地逃出南京,这些出逃的人怀着仇恨的心情一部分选择北上投鞑,还有一部分人投入左良玉的大营中寻求庇护。 当锦衣卫缇骑到湖广向左良玉要叛徒的时候,叛徒陈名夏、顾杲等人在左镇庇护下公然聚众拒捕。锦衣卫被迫空手回京复命。 十月十八,早晨,朝霞刚刚穿破云层,南京各城门便缓缓开启了,商贾百姓们从打开的城门涌进,争先恐后的向城中菜市口汇聚。 涉案的几十个判了斩刑的叛徒已全部被押解到菜市口临时搭建的帐篷内,恐惧、紧张而又好奇的百姓们纷纷赶来看热闹,有些精明的小商贩乘机摆起了各种小摊,专门向围观的百姓们卖水卖饭卖零碎杂物。 菜市口正中一千御营亲军单列围出了一个巨大的法场,将所有赶来的人群隔离在外围。 包围圈之内,三十余名精选的刀斧手红布包头,手执厚背大砍刀,整肃排列。 法场中央一个临时堆砌的高台上,坐着负责监斩的都御史阮大铖。还有大理寺,刑部的诸位官员,他们低着头,彼此用眼神交流着,神色间颇为慌乱迷茫,显然也是受惊不小。 午时三刻一到,刑部官吏走到高台前,大声下令:“将人犯押进法场——!” 身侧御营军校一摆手中令旗,围成圈的御营兵们立时让出一个门,涉案人犯一个接一个的被押进法场。 他们穿着黑字白底的囚衣,脚上套着铁链,缓缓蠕动着走向法场中央。法场四周的百姓们鸦雀无声,他们第一次看见这么多穿着囚衣的朝官大臣们,第一次看见战场方阵一般的威武严整的刀斧手,每个人的心中既激动又害怕。那些东林复社出身的朝臣们再也没有了平日里的狂妄浮躁之气,个个垂头丧气,面色煞白。 此刻,当他们从一片人山人海中穿过,走进杀气弥漫的法场,法场上竖起了一排排木桩,每个木桩上都写着一个名字,名字上打了一个鲜红的大叉时,他们不自觉的生出了一种深深的恐惧,双腿发软的瘫在了地上。 午时三刻一到,阮大铖带着一丝复仇成功的快意,狂笑着吩咐:“开始!” 军士得令,高呼:“人犯就桩,验明正身!” 片刻之后,有御营军校快步走上高台,报道:“禀宪台大人,三十四名人犯全部验明正身,无一错漏!” 阮大铖点头:“鸣鼓行刑!” 军校令旗挥动,鼓声大作:“行刑手就位!” 三十四名行刑手整齐分列,踏着赳赳武步,分别走到各个木桩前站定。 “举刀!” “唰”的一声,三十四柄厚背大刀一齐举起,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刺眼的亮芒。 “斩——!” 一片刀光闪过,鲜血喷溅,直达丈许,三十几颗人头同时落地,没了头的胸腔只微微挣扎了几下便一动不动。 法场外的万千民众大声唾骂着那些变节的叛徒,尽皆拍手称颂,大呼御史阮大人执法如山,乃当世包青天。一些没有变节的东林复社子弟们,怀着同情和恨铁不成钢的复杂心情,看完了整个行刑过程。再看向高台上得意洋洋的阮大铖一干阉党余孽,眼中已是充满了仇恨的目光,几欲择人而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