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 这不是传说 (第1/2页)
夜色如墨,寂静无声,进入休眠期的明东县蜕去了一层伪装的外衣,不再喧嚣,一切都归于平静。整座小城灯光点点,偶尔几辆汽车经过,那流动的光带渐行渐远,渐远渐止,就像水中的波纹,不一会便无影无踪。 在一间房间中,黑夜像一沫油布将整个房间遮盖一空,偶尔从外面射进来的一点光线也会被这房间中的怪兽一口吞噬。 此时,在这间屋子中,李木正盘坐于床前,双手自然放于双膝之上,手掌微握,手心朝空,下颌微颔,双目微闭,眼观鼻,鼻观心,心观丹田,呼吸均匀,内心静守本元,仿佛是一尊佛像一般一动不动。 这正是李木在修习一本《气玄功》书中记载的修行之法。 《气玄功》一书彼为古老陈旧,黄皮纸做的封面上磨损严重,断续的线条不清不楚,已然看不出原本的图案风貌。其中内容记录的是一种呼吸的法门和气息调节走势的方法,所记文字是由毛笔小行楷书写而成,字数不多,所以篇幅不长。 整篇文字看起来行云流水,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字迹线条虚浮,笔画之间转换幅度过大,好似挥云波墨,实际是由于书写过快造成的,这便是手抄本的《气玄功》。 这本《气玄功》是李木小时候从家中压箱底的旧物中翻找而来。这本书具体是从什么地方得来,从时候而有的,李木在小的时候也问过父亲李建平,李建平也语焉不详。就是说:“这是祖上传下来几样东西之一,在李木爷爷那辈,由于兄弟几人分封家产,李木的爷爷就分到了这本看起来最没用的《玄气功》”。至于再以前从什么时候有这本书就更不得而知了。反正是几辈子研究也没研究出个所以然来的没用的东西,谁也不在意归属,更不会有人责怪李木私自翻看之责。 《气玄功》语言生辟,晦涩难懂,其中许多名词难以界定,语意更是连接不上,简直是不知所云,更别说进一步修习。 李木自得《气玄功》后,也曾认真研究过一段时间,幻想着可以从其中领悟到绝世武功,从此笑傲江湖,可事实并非如此,李木研究来研究去,也没研究也个所以然来,就连《气玄功》中记载的是什么都看不懂。 李家几代不泛有好事者,历经百年也没有人将这不起眼的《气玄功》看出个名堂,岂是小小的连书没读过几年的李木能够研究出结果的? 没有人看透,不知道价值几何,久而久之这本书便被打落下家传之宝的神坛,从此只当是一种象征,一种摆设,更没人把它当回事,也没人在意这本书是否损坏,可见此书确是无用的,否则也落不到李木爷爷的手中,最后更落不到李木这里。 还多亏李木这头犟驴,好钻牛角尖的个性,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研究不出个结果,可偏不信这个邪,不弄明白不罢休。至此,许多年后才有了结果。也是因为这本书让李木在古文研究一途越走越远,特别是李木在大学期间更是请教了众多中文教授,翻阅图书馆里各种古籍和有关气功方面的典籍,才将这本《气玄功》翻译通透,意思明朗,语音连贯,对于翻译的对不对,那只有鬼才知道了。 自得《气玄功》到完全翻译理解通透,前后经历近十年时间,虽然不是连续不断,但试问会有谁将近十年时间耗费在根本不知道何物,看起来毫无用处的事物上?可能只有李木这样的好奇宝宝了吧。 李木按照《气玄功》上所述的方法进行呼吸吐纳修习,已经有二三年的时间,他由起初的兴高采烈到信心满满再到后来的彻底放弃,李木经过了由希望到失望再到绝望的整个过程。也曾懊恼过,但几年的修习已然成为习惯,想要改变也是难事,更何况静坐深思,气息内敛也对自己有益,一来可以净化内心。二来似乎可以感觉到各类感观敏感性有所增强。所幸就如此这般好了,因此几年来李木除遇大事,否则每天必修习不辍。 终于,在几天前修习的过程中,李木隐约感觉体内丹田处有小股气息在流动,气息微弱,不仔细体会绝对感受不到,痒痒的,暖暖的。李木内心一惊,这不正上《气玄经》上记载中所述;“异气汇于内,游走于丹田,静而不动,善导于周身,可谓初窥也”。李木急忙冷静下来,回想《气玄功》中所述的调动气息运行的方法开始有意识的引导体内气息随着丹田周身游走。 “抱守本元,意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