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出使关宁 (第2/2页)
军使团接入城中,陪两位贵客用过了便宴,方献廷便早早告退。出了守备府后门,他几步就绕进了一所民宅,别看外表不打眼,内里却绵帐重重、红烛排排,前堂更是丝竹鸣响、女伎们茑声燕语,如泣如诉。唱的却是北宋大词人周邦彦那首床下之作:“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帏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筝。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空有艳曲,主人却不在堂,方献廷眉头轻皱,继续向宅内行去,刚过中庭就嗅到了一股男女欢好的*气息,心中更生不悦,自己这个东主出身将门,英扬武烈,器局不凡,很有做大事的潜质,可就是寡人有疾,世家习气太重。虽说小别胜新婚,就不怕温柔乡化做了英雄冢! 得到通报的主人从主屋里迎了出来。 屋门开合间,一个曲线妙曼得无法形容的侧影从方献廷眼前一掠而过,虽为雾里看花,可方献廷还是喉口作响,吞了好大一口馋液,原本还算清明的眸子里堆满了赤裸裸的***。说别人是一回事,轮到自己又是一回事了。 好在,主人家也不会因此不快,向友人弦耀自己的禁脔,那可是美女收藏家的一大爱好。 “通侯!”只着绸制中衣,面上红潮未退的主人把方献廷引到偏厅,不等下人献茶就问道:“那边的来人你都见了,怎么说?” “唐通还好,席间跟我透了透风,说伯爷要是肯顺应天命,一个侯爵是铁定的,就连老大人也可沾光,还说什么父子同封侯,当为千古佳话”方献廷稍显轻慢。 那主人也就是吴三桂,也只是嗯了一声。 晚明以来中央权威日减,朝廷的爵位在武将心里早就三瓜不值两枣,唯有手里的兵,养兵的沃土,那才是自家根本所在,此类藩镇思维又尤以辽东为甚。细究起来,自打袁崇祯死后,关宁诸军与明廷的关系,合作伙伴的成分怕比上下级还要重些。 “老唐也是新降,受信用有限。要想讨得个实底,还得落在姓罗的副使身上。京里来的飞鸽急报也说了,姓罗的根子极硬,,只是嘴太严,套不出来啊,” “他不过是不见真佛不烧香罢了!”吴三桂击掌而叹,很有些英雄气短:“京师丢了,大明亡了。咱们困在这弹丸之地,军械粮草火yao皆不能自给,说自立一方那是痴人说梦。要是李自成真能改朝换代,那自然是要降他的,难道还带着十几万边民落草为寇不成?” 以上种种,早就憋在吴三桂心里,可要不是顺军送回了陈圆圆,陈圆圆又稍回了附有暗记的平安家书,他绝不会那么快就向方献廷表露心迹。那怕对方与他总角相交,情同手足。 罗虎看得很准,做为一代枭雄,吴三桂必要时不会顾惜任何人,包括其父吴襄,可如何对待吴家却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吴三桂。说透了,那就是个睛雨表,反应着顺朝当道对吴三桂,对关宁军的真实态度,在这一点上,但凡是个人都会非常的敏感。想想也是,媳妇还没进门就又打又骂了,嫁过去哪还有活路可言! “长伯,还有一事,本关那边有信来,说高第在府里见了好些人,还暗中打听你的去向。”方献廷怀着三分担心道。 高第,现任辽东巡抚兼山海关总兵,往年多次领军追剿‘闯贼’,对顺朝最为仇视。 “我连夜赶回去,把高第那万把人拆散了事。”吴三桂细眼一张,凛凛生威:“不管今后会走那条路,关宁军的每一分战力都必须都握在我等手中。什么世交旧谊,统统顾不得了。 “本关那几个九酋(明朝官方对多尔衮的蔑称)的信使是不是……”方献廷做了个砍头的手式。方献廷之父的早逝却与东虏猖獗大有干系,东家与东虏之间那怕再小的牵扯,都会让他很不舒服,仿佛是在背叛自己的父亲。 吴三桂露齿一笑:“赶走得了,礼物都让他们带回去,别的什么都不要说。要是顺朝把价码咬得太死,说不得,还得让东虏给咱们当个筹码。” 从宅里退出,一阵冷风突如其来,吹得方献廷脖子一缩,他并不反感的吴三桂的处事手法,却总有一种预感,一个巨大的漩窝正在向关宁军,向他自己步步逼来。 是夜吴三桂连皮带骨的吃掉了高第的一万兵马,其间自有一番腥风血雨,就不详加表述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