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章 会战第一棒 (第2/2页)
宏,滚回去带你的兵。” 小将深深的看了白广恩一眼,马头一转脱离了队大营。 百十骑跟了上去,都是小将的直系部属。 白广恩气得从身后抽出硬弓,一甩手就搭上了箭,却就是射不出去。 也许是杀人太多的报应,他膝下只得一女,从来都拿这个侄儿当儿子看,一时哪下得去手。羽箭落地,一滴晶莹剔透带着血色的泪珠从白广恩的虎目中滑落,两鬓刹时斑白。 白人宏赶回军营时,大队骑兵已压到了隘口前方,声势浩大极了,战马的嘶鸣压下了营内的鼓声,曦阳被无数副铁甲映得格外暴烈。 大帐里,白人宏见到了唐通。 “噢!是良才世侄。”见到白人宏,唐通颇感诧异:“是荡寇将军让你来的。”白广恩曾被崇祯皇帝封为荡寇将军,此语有戏谑之意。 被帐中的酒气薰得以手掩鼻的白人宏赶紧分辨道:“不是家叔差我来的。” “我这还有一群小兔崽子,抹脖子上吊的,轰都不轰走不了”唐通小眼一转,匪气十足的骂开了:“你还来添什么乱,快给我滚回去,免得老子死了还被老白埋怨。” 唐通说自家部属轰都轰不走,倒不是大话,他对部下是纵容有名的,天大的祸事都敢担待。危难时弃将主而去,还真没几个人能做得出来。 “老叔,我能来,就没想过活着回去,可死也要死个明白。”白人宏真的很好奇,唐通明明怕得筛糠,可偏又此行惊人之举。 “为什么?”唐通自嘲的笑了:“就两个字,害怕!” “你别不信,一个时辰前我自己也不信,我怕死,可更怕三原变成第二个辽东!”唐通语气飘忽而超脱,象是来自苍穹之外,说是向白人宏解释,还不如归于感慨:“没有了西安,就没有了陕西,三原也就保不住了。看着父老乡亲去给鞑子做猪当狗,我还不如死了干净。” 白人宏目瞪口呆之余,又被一种巨大的悲哀所笼罩,辽东是什么样,他比唐通还要清楚,万历年间辽东八百万汉人如今十不存一,那已不是白骨露于野,而是白骨堆成山。侥幸活下来的比死还惨,别的都不说,单是自己的女人、儿媳成亲前必须到主子家‘住’上三天这一条,就够埋汰人了,一想起自家养大的儿孙,却是臭鞑子下的种,白人宏心里凉馊馊的,那样活着,还真不如死了的好。 噢,他似乎有些明白了!无论善恶贤愚,每个人总有一些东西是放不下的。很明显,三原(关中县份)的乡人、三原的土地、三原的山河,就是唐通心中的那根逆鳞。从前在陕西以外的地方打仗是不过是谋生的手段,现在却是为了守护,守护心中的那片圣域。 或许你会觉得唐通很狭隘很偏执,或许若没去过辽东,以唐通的人生哲学会爽快的投向清军,用手中兵马换取下半生的荣华富贵,机缘好的话还能混个‘千古流芳’(以施琅大将军为例)。 可回头想想,若无这份对乡土乡人的执着,以华夏文明所受的苦难之多,早就分崩离析了,又哪能维系到今时今日。 外头的动静突然低了八度,帐中两人频频向外眺望。 “总镇大人”一个亲兵跑来:“鞑子派人前来劝降,是否放入营中,请大人示下。” “领军是谁?”唐通屏着呼吸问道。 那亲兵嗑嗑绊绊的答道:“阿……巴……泰!” 阿巴泰,努尔哈赤的第七子,算来还是皇太极的哥哥,用兵侵如火动如风,从前清军几次大掠山东都是此人领军,论野战功勋之著,于满清宗室中名列前茅,这铁板踢得有够正的。 “先放使者入营,然后……”唐通深吸了口气:“斩了!把人头给我挂出去!” 白人宏听得手心冒汗,脚底发麻。 这一刀下去切断的可是所有将士最后一线生机。 老家伙对自己人都这么狠,幸好从前没得罪过他。 唐通抄起长刀向帐外行去,走了几步,又回身道:“看在你小子跟老白二十年前一个鸟样的份上,老唐再告诉你个原因,临阵脱逃的次数太多,老子腻了!这辈子什么福都享了,临了还能英雄一把,不白活!” 白人宏还在发愣,就听唐通在帐外大笑:“我就说了,老白哪舍得他那点香火!” 出帐一看,真的,白广恩他们又回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