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二章 余家往事 (第1/2页)
三天前,早上,余家院子。 余乃谦和石头匆匆忙忙赶了回来,一头扎进了西厢房。入目处,余青青蜷着腿,抱着膝,靠坐在床头上,一脸憔悴,似乎是一夜没睡。 余乃谦皱起眉头,问道:“柳家小子呢?” 余青青神情呆滞地转头看向他,说道:“走了。” 余乃谦眉头皱得更紧了,追问道:“走去哪了?” 余青青道:“不知道。” 余乃谦看着她冷冷的目光,若有所悟,涩声道:“你叫他走的?” 余青青点头道:“是的。” 余乃谦“呯”地一声在桌上拍了一记,大怒道:“你是姓余还是姓柳?居然胳膊肘儿朝外拐?帮一个外人对付你爹?” 余青青淡漠地看着他,向看一个陌生人,朗声道:“不关姓什么的事,只关做人的良心。你明知道这戒指并不是咱家的,为什么还要骗他?” 余乃谦叱道:“你……”顿了一顿,他回头对石头道:“你先出去。”石头听命离开。 余乃谦再回过头来时,脸色已然平复,他慢慢在椅子上坐了下来,沉思片刻才缓缓道:“我的确是骗了柳家小子,不过我也有我的苦衷。我这么做不是要害他,反而是在帮他。” 余青青神情一动,她也不想自己父亲是个冷血贪婪的人。她在西厢里呆坐了一夜,一直在犹豫如果父亲真是那样的人,自己应该如何面对,想来想去也没有答案。如今听到这么一句,仿佛一根救命稻草出现在她面前,无论多么荒谬,只要有那么一丁点理由能说服她,她都会紧紧抓住不放的。 她目不稍霎地望住父亲,等待他的下文。 余乃谦叹了口气,说道:“这件事情,是我余家的一个大秘密。如今你年纪也不小了,也是时候让你知道了。”他从随身的挎包里取出一个长方形木盒,打开来,便可以看见木盒中间红色绒布里嵌着一本书。他将书本取了出来,递给余青青,说道:“这便是族谱里提到的那本《九阳纪事》,你看看吧。” 余青青接过书本,入手轻飘飘地,仿佛没有重量,而且纸张簇新,封面之上,九阳纪事四个大字,墨迹淋然,似乎刚刚写就,哪有半点祖传之物的样子,她不由得狐疑地抬头看向父亲。 余乃谦笑了起来,从她手中取回书,拎在手里,又自袋中取出一个打火机,“啪”地一声打着了火,就移到书本下方,竟然便要烧了这本珍贵的古书。 余青青不由得惊叫了一声,坐起身来,想伸手去阻止父亲。余乃谦侧了侧身子,继续烧书。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火焰挨着书页翻腾缭绕,却就是点不着。书页崭新如故,既不焦黄,也不卷曲。 余青青张大了嘴,惊奇地看着眼前的奇景。 余乃谦烧了一会,又将书丢进门边木架上的洗手盆里,水花四溅中夹杂着余青青又一声惊呼。他走上前去,将书取出,端平了递到余青青面前。只见封面上边,水珠像小球般滚来滚去,却根本无法洇湿书页,仿佛书本上面覆了一层油一般。他再将书微微倾斜,水球便仿佛跳水般纷纷滑落下去,再看书本封面之上,哪还有半点水迹? 余青青难以置信地看着父亲。 余乃谦笑道:“我当初从你爷爷手中接过这书的时候,也是你这副表情。他老人家跟我说,这便是古人常说的水火不浸了。当得起这四个字考语的,莫不是稀世难求的宝物。你别看它崭新崭新的好像刚从书店里买来的,其实是早不知道传了几百年的古物了。” 余青青“啊”了一声,小心地接过书本,用手不停轻柔地摩挲着,虽然明知它水火不浸,那神情却好像在抚摸着一个一触即碎的宝物一般。 余乃谦微笑地看着她珍惜的样子,说道:“打开来看看。” 余青青翻看书页,却皱起眉头。里面的字很大,几乎一页就只写了两个字,可这字结构繁琐,她一个也不认得。她不由得抬头看像父亲,问道:“这是什么字体?” 余乃谦摇头道:“没人认得。咱们家从拿到这本书开始,就找过不少名家宿儒来研究这字,却一无所获。” 余青青失望地叹了口气,又向后翻了几页,发现只前面数页有字,后面都是空白。她将书合上,还给父亲,问道:“那这书有什么用?” 余乃谦道:“这书在咱们家传了不知多少代,一直没发现他有什么用处,直到我这一代。你爷爷把它交给我的时候,只是要我好好保管,不用花心思找它的用处。可我却不甘心,这书再珍贵也好,如果不知它的用处,跟废纸又有什么区别?” 余青青点了点头,如果是自己,怕也是要这么想的。 余乃谦道:“于是我便利用咱们家在京城的力量,想办法在军方科研计划里申请了一个项目,名字便叫做九阳计划。然后邀请全国各地的才智之士来研究这本书里倒底写了些什么。可惜,花了整整五年的时间,却一无所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