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章 雇用合同诞生 (第2/2页)
活路,以后再也用不着风餐露宿,满街跑着卖陶罐了。 李潇却正色道:“刘伯这是什么话,我们虽为两姓却形同一家,困苦时同病相怜、互相依靠,有了钱了就分道扬镳,贵贱分明,从哪处讲都说不过去。我们父子没有意见,你们爷俩也不必推辞!” 李彤生也呵呵的劝道:“栓柱老弟,孩子有这番心意,你还推辞什么!就这么定了,明天我们就分头张罗,力争早日开张!” 见李潇父子两个一致同意,刘栓柱不再推迟,而是冲着铁牛说道:“铁牛,不管以后如何,你一定要听潇哥的吩咐。咱们本分人别的不懂,李潇能有此胸怀,日后定是顶天立地的人物!” 刘铁牛挠着头顶,嘿嘿笑道:“潇哥能炒茶、制壶,在赛茶大会上力拔头筹,我是永远学不来的。别的不行,我一身力气,干些粗活累活却不在话下!” 两家人哈哈大笑,算是定下了以后的生意。 第二天一大早,李彤生便按照李潇的注意,张罗生意去了。现在,李潇宛若成了一家之主,处理事情分寸有节,十分的当,并且遇事不慌,沉稳淡定,给人一种了然于胸的感觉。这几天,李彤生大力购买茶田,竞聘了许多手脚麻利、家境困苦的小学徒。 李潇吩咐,这些学徒在学手艺的同时,可以每月领取一定的安家费用。本来李潇在赛茶大会上夺魁的名声传遍了整个义兴城,这下又抛出这么一个诱人的面包,竞聘的人自然踏破了门槛。任何行业的学徒,需要给师傅作三年的伙计,出徒之后三年,挣得钱还得孝敬师傅,哪里有学徒期间发工资的道理。而李潇实行的,乃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打破了以往的陈规,自然深受欢迎。 招纳学徒是需要卖身契的,三年内生老病死与师傅一概无干。李潇也打破了这个规矩,亲手草拟了一份文书,上面标明了学徒期间的规章制度,一定要听从指挥、服从规定,否则一律开除。而他的这个雇用方,李潇想了想便没有写明,这个时代,能够草拟出这份一份文字材料,已经惊天动地了,再把束缚雇用方的条款写明,世人一定不会理解。 李彤生看了又看,好像观看天书一般。有史以来,他还是第一次看见这种契书。 “爹,这份契书叫做雇用合同,本着双方自愿的目的招收学徒,这样,他们干起活来才会有动力。”李潇见李彤生不解的样子,解释道。 “合同?”李彤生听着这个新鲜名词,一时还是难以理解。不过,既然李潇认为可以实行,自己当然赞同。现在不懂可以日后慢慢地理解,当务之急是生意赶快运转要紧。 就这样,史上第一分雇佣合同已经草拟成功了,并将起到前所未有的良好效果。三天之后,李彤生和刘栓柱各自招收了五十名学徒,准备黄道吉日开张大吉。 有了史上第一分雇佣合同的诞生,李潇的名声在义兴城里掀起了一股新风。一时间,街头巷尾,各大茶馆都在议论李潇,议论李潇的合同。当然,那些茶叶商行、茶叶作坊的老板对于李潇这种雇佣合同还是不屑一顾的。这算是哪门子契书?学徒的约束性不强,随意性大了一些,学成手艺脚底抹油走了,岂不是白白培养了能力较强的业务骨干。 不过,这种议论不过三天,李潇家又传出了爆炸性新闻。在李家的茶行和紫砂壶行干活,凭本事吃饭,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对不起,您得卷铺盖走人。对于手艺好的、业务棒的,还有晋升的资格。 “潇儿,你走的路子是不是太大了一些。”看到李潇列出来的奖惩细则,李彤生心里没底,小心翼翼地问道。 李潇呵呵一笑,放下手中的毛笔,伸了伸懒腰。“爹,咱们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大的!这些条款、制度算什么!如果那一天,咱们茶行、壶行出了一位头脑聪明、极其强干的活计,我还有给他银钱,让他到外地开设分店呢!” 李彤生听了之后,半天没有缓过神来。这孩子,这些前所未有的思路也不知道是他怎么想出来的。不过,李彤生算是领教了李潇的性格,只要敢想,就没有不敢做的事情! 门环偶响,李冉从门外让进一位个大体壮、圆脸虬髯的壮汉来,这个人一身衙役衣服,腰胯一把明晃晃的大刀,十分威武。 进了门,这位壮汉冲着李潇抱了抱拳言道:“潇哥儿,徐县令有请!” ———————————————————— 推荐一本书:《民间太子》,皇帝的私生子流落民间,且看穿越的展天如何玩转官场情场战场,书号,1701940。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