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七章 坏是男人本色 (第1/2页)
徐县令哈哈大笑,这个李潇,弄得众人一惊一乍的,毫不玄乎!不过,这小子的文采却也惊为天人,斗退郭春海、力挫楚玉,一把寿星老茶壶不仅博得了老太太的欢心,一首亦正亦斜的祝寿打油诗更是绝妙非常。这小子荤的、素的、雅的、俗的,张口就来,真是大大的人才! 众人纷纷饮酒,共同祝贺老太太寿诞。当然,郭春海先生早已经羞愧难当,被何捕头救过来之后,灰溜溜地走了。楚玉坐在位子上默默不语,见众人都用赞许的目光看着李潇,越想越不是滋味,也站起身来告辞走了。 倒是王锦,跟随着老爹谈笑风生,毫不在乎。他家开的是茶行生意,还需县令庇护,心中纵然十分不悦也不能流露在脸上,依旧笑呵呵的向老太太、徐县令敬酒。 王锦这小子,眼神定在徐采薇身上,哈喇子流出老长。他的老爹干咳了一声,才把他的眼神拽回来,弄了个好不尴尬。 老太太象征性的喝了两口酒,在徐氏和徐采薇的搀扶下,后堂歇息去了,临走的时候,老太太还忘不了李潇送来的寿星老茶壶,颤巍巍的捧在胸口。 徐县令虽然是义兴的父母官,可是,人家都为了老母亲的寿诞前来祝贺,总不能等着别人前来敬酒,转着桌子轮番走动,敬酒表示感谢。 两家学堂的两位老先生陪同卢绛单独一桌,倒也清净。喝了几杯酒,王老先生打开了话匣子,将李潇如何炒茶、制壶,在赛茶大会上一举扬名,并将他带领三千民兵、八百水牛军在老鸦山大战莫坤的事情讲了出来。李潇的这些故事,包括两位老先生见过的、听过的,包括官方公告的、民间流传的,神乎其神,大长义兴文人士子的脸面。 卢大人十分好奇,便将李潇叫了过来,呵呵笑道:“李潇,我来到义兴,别的没有听说,你的事迹到听了不少。你小小年纪,炒茶、制壶纵然是好事,可是,以后报效国家,还是需要参加科举、博取功名,才能位列朝班,成为国家之栋梁。” 李潇当即恭敬的说道:“卢大人说的是,学生谨记在心。” 卢绛呵呵大笑,自己来了趟义兴,不想真的遇到了人才。不过,他的心中也有一些疑虑:李潇年纪轻轻,初经世事,只怕不能长期坚持,日后成为平庸之辈也未尝不可。 如此想了想,卢绛冲着两家学堂的老先生言道:“二位都是义兴的德高望重之辈,满腹才学,人人敬仰,何不收李潇为徒,跟随左右,聆听两位先生的教导,成才有望。” 卢绛这是好心,见李潇现在也不进学堂了,有些散漫,不如顺水送个人情,让李潇摆在两位先生门下,得到真传,也好早日博取功名。 哪知,两位老先生却一个劲的摆手。崔老先生说道:“卢大人过誉了,我们哪有这种才学。以李潇公子现在的学识,早已超越了我们。况且,我俩年事已高,精神不济,体力不支,每日昏昏欲睡,虚度光阴,哪里教的了他。” 王老先生也笑着说道:“李潇才思敏捷,富有创新精神,这是我们老朽之木所不能比拟的。我们只知四书五经,诗书礼仪,却不晓治国之道、兴兵之策,即便教了他,也是误人子弟。” “哦,两位先生教不了?”卢绛大为惊疑,看了看李潇,又看了看两位须发皆白、颇有仙风道骨气度的老先生,惊讶的说道:“连您二位都教不了,那义兴还有谁能够教的了他?” 李潇的汗,唰的留下来了。“这两位老爷子,把我抬到天上去,摔下来会很惨的!” 崔老先生抿了一口酒,笑道:“我们虽然偌大年纪,可论真才实学,却不及太湖岸边,清泉老农陈世钊先生的十分之一。” 卢绛去不知陈世钊的名头,急急问道:“这位陈世钊先生又是何许人也?果真如此才学,能在两位老先生之上?” 王老先生正色道:“陈世钊乃是当今帝子之师陶渊亭大人的师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他的学问却不是借陶大人之名,而是发奋苦读得来的,据传,陶大人都要敬他三分。清泉先生平日里很少见人,纵情山水,却从不仕途,年轻时,只考取了一个秀才身份便再也没有参加过科考。”崔老先生解释道。 卢绛点了点头。陶渊亭的名头太大了,不仅是国主的老师,更是引领当今文风士气,乃是唐国数一数二的人物。他的师弟,肯定也是满腹才学,惊为天人。 既然两位老先生极力推辞,卢绛也不好继续介绍,而李潇也没有办法恳求拜在门下。 李潇明白,若是拜在两位老先生门下,叫做贴金。凭他们两个的名头,古稀之年又收了一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