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九州_第三十七章 帝子之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七章 帝子之师 (第2/2页)

得今日之期?”

    陶渊亭苦笑道:“还能是谁,还不是我那脾气古怪的师弟陈世钊。二十年不见了,他不想我,我还想他呢!”

    一听说陈世钊的大名,徐溥、崔正通也不好挽留,只好让李潇陪同前去。

    陶大人乃是帝子之师,难得体察民间,这一次又算是轻车简从,自然放低了排场,只坐着一顶四人抬的小轿。

    一路之上,李潇心中暗想,这位陶大人乃是帝子之师,位高权重,怎么这次来到义兴,还要亲自探望这位陈老夫子?

    清泉先生住在太湖岸边,这个地方山清水秀,曲水流觞,挡不住的清新气息。远处,是烟波浩淼的太湖,近处,则山峦叠嶂、郁郁葱葱。一座院落矗立在山脚之下,淹没在翠竹林中,青砖绿瓦,古门白墙,透露出一种古典和沧桑的气息。

    大门之上,有一块镀金大匾,上书借山吟馆四个大字。这四个字十分厚重、古朴,可谓字正方圆,浑然一体,磅礴大气,傲气凌云!落款为庞云涛,三个字同样浑厚非常。

    还没到门口,陶渊亭早就叫人停下轿子,整理衣衫,恭恭敬敬的站在门口。老头子须发皆白,儒气十足,到了借山吟馆门前,却像一位刚刚上学的小学童,有点手足无措。

    李潇看的翻了个白眼,这是唱的哪门子戏?师兄前来拜会师弟,怎么看都像儿子拜见老爹似的,程序浑然颠倒了。

    陶渊亭一见站立在旁边的李潇,脸色一红,有点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道:“这借山吟馆乃是先师庞云涛先生生前居住之所,来到此处,数年前的光景又涌入脑海,记忆犹新。”

    他站在门口,轻扣门环,轻轻唤道:“清泉师弟,愚兄看你来了!”

    静静地等了一会,大门才缓缓地打开,陈世钊站在门口拱手道:“世钊乃一介布衣,陶先生是朝中重臣,光临寒舍未免有点唐突,恕在下不能见礼了!”语气冰冷,全然没有半点热情。

    李潇看的有点傻眼。这两位老头子怎么唱起了双簧?二十年不见,不说是老泪纵横,拥抱一下总是可以的吧,清泉先生火药味极浓,似乎不欢迎这位帝子之师。

    陶渊亭尴尬的笑了笑,依旧轻轻地说道:“师弟,你我二十年不见,你还是那幅冷冰冰的脾气。为兄既然来了,你总不能让我站在门口说话吧。”

    陈世钊头也不回,闪身进屋。得到了默许,陶渊亭也就不再矜持,迈步走了进去。借山吟馆之内鸟语花香,甚是幽静,碎石小路,见证了这座庭院的年代久远。

    陶渊亭左右仔细打量,感慨万千。“二十年未曾到这借山吟馆来了,想不到,此时的情景竟与当年毫无二处!”

    清泉先生冷冷道:“我谨尊先师教诲,不敢有所逾越。当年,先师在这借山吟馆之内,教你我习文识字、读书学礼,曾说他最大的心愿便是老死此处、与山同眠。先师故去后,我便以这座庭院为家,不曾到过他处。倒是师兄好兴致,带了小师妹远走他乡,成就了如今的一番事业,真是可喜可贺!”

    陶渊亭脸色微红,尴尬的咳嗽了一声,苦笑着说道:“师弟,人各有志,为兄当年也有一番抱负的。”

    两个人进了内堂坐了下来,一旁还有座位,李潇便独自寻着坐了。两位老头二十年不见,见面就烟火味道浓厚,自己也插不上嘴,懒得关这档子闲事。

    “哼哼,你虽然施展了抱负,可小师妹又何曾想过随你浪迹天涯,你们竟然瞒着先师私自出走,这又作何解释?”

    陶渊亭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道:“我与师妹情投意合、两小无猜,她当然会随我而去。师弟,这么多年了,你怎么还如此固执,世间难解的就是这个情字。”

    哦,听了半天,两位老头子既是师兄弟,又是情敌。陈世钊喜欢小师妹,小师妹喜欢陶渊亭,陶渊亭也喜欢小师妹,玩了半天的三角恋关系,最后,还是陶渊亭老先生有魄力,直接领着小师妹私奔了。李潇心底暗道,啧啧,这个老头子不简单啊,想不到还有这么一手,和我有得一拼。

    “二十年前的旧事不提也罢,老鸦山一战,我也曾给你写下书信,介绍了当时的情形,建议朝廷下发捷报,表扬义兴官民,而为何又下圣旨,把徐溥的官职罢了,还要禁止李潇的科考?”清泉先生冷冷的问道。

    陶渊亭呵呵一笑:“师弟,看来你又误会为兄了,朝内之事可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容我一一道来。”

    ——————————————————————————————————

    fs,昨天、今天开两天会,还去检查,更新较晚,大家见谅!我代表潇哥向您鞠躬了!有票来两张,嘿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