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九章 状元之才 (第1/2页)
前些时日,李潇刻苦用功、用心苦学,这些圣人文章早已熟记与胸。陶渊亭出了这么一个题目,难度颇大,但是,却没有离开书本上的知识,范围较窄。不过,三题合为一题,难度自然大了一些。 第一句,乃是《大学》中的首章,说的是做治国安帮这种大学问的方法在于,提倡和发扬正大光明的德行和德政,广泛地亲近民众和尊重民意,永无止境地追求至善至美,以至善至美为奋斗目标。第二句语出《中庸》,说的是为人处世,始终有自己坚持的原则,不偏不倚。第三句出自《易经》,原文为曰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意思是指召集各地的民众,聚集了各地的货物。交易之后,各自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就离开了。 这三道题说的是治国之道、为人之道和商贸之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陶渊亭让其合为一题,也有一定的道理。 这些文章李潇早就背的滚瓜烂熟,也全部吃透了其中的要义,想了想,便提作文。 文曰:圣经论大人之学,在于尽其道而已矣。盖道具于人,已而各有当止之善也。大人之学尽是而已,圣经所以首揭之,以为学者立法欤?自昔圣王建国,君民兴学设校,所以为扶世导民之具,非强天下之所不欲,而其宏规懿范之存,皆率天下之所当然。是故作于上者,无异教也;由于下者,无异学也。其道可得而言矣,己之德所当明也。 开头,李潇先说明要义,然后行笔如水,娓娓道来,只把两位先生看的是目瞪口呆。 别的不说,仅凭这篇文章,李潇的同进士便是货真价实了。 结尾处,李潇甚是畅快,提笔写道:人己之间,道犹有所未尽,而非所以为学之至矣。是则明德以求尽乎为己之道,新民以求尽乎为人之道,止至善以求尽乎明德新民之道,古人无道外之学也如是。 放下笔,优雅的喝了一杯茶,李潇笑着说道:“两位先生,学生此文可好?” 陶渊亭怔了半响,点着头道:“李潇,国主就是不赐你同进士,你也能够过了童子试,进入春闱试,高中进士。” “大人过奖,过奖!”李潇做出这么一篇大论来,却依旧嘻嘻哈哈,抱拳说道。 陈世钊脸色微变,接着说道:“这一试算你通过,配做同进士。第三篇文章,我想以帝王之政为题,国家兴亡乃是帝王之责,天下苍生皆系于一人之身,治国之道、兴民之道,都是历代帝王的执政所在。李潇,你就以此题写一篇文章吧!” 陶渊亭微微点头,接过清泉先生的话头说道:“帝王之政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帝王之心,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我想,你还是与师弟的题目结合,以问帝王之政与帝王之心为题,写一篇八股文章吧!” 陈世钊敲了敲桌子:“这道题不用香火计时,从现在到傍晚,做出来即可。” “能不能先吃了饭再写?”李潇弱弱的问道。 “不行!”陈世钊毫不犹豫,铁面无私的说道:“我们就在这里等着,一直到傍晚!” 天啊!李潇心中无奈饿狂吼了一声,别无他法,开始考虑。这道题直追帝王临朝施政,可谓用心良苦。两位老先生出了这么一个题目,倒是让李潇始料不及。自己又不是什么治国安邦的大臣,那里有资格议论这些事情!可是,既然他们提出来了,只好迎着头皮冥思苦想。 日色偏西,李潇也来了灵感,面色如同春风扑面,提笔写道:何谓实政立纪纲,饬法度,悬诸象魏之表,著乎令甲之中,首于岩廊朝宁,散于诸司百府,暨及于郡国海隅。 两个老头子正在哪里打盹,猛听得李潇嘎嘎一笑,顿时来了精神,连忙伸出脖子观看。 李潇运笔如飞,文思如泉涌,不到三炷香时间,便把三千多字的文章写在之上。 两位老学究看到最后几句时,竟然老泪纵横!一法之置立,曰吾为天守制,而不私议兴革;一钱之出纳,日吾为天守财,而不私为盈缩。一官之设,曰吾为天命有德;一jianian之锄,日吾为天讨有罪。盖实心先立,实政继举,雍熙之化不难致矣,何言汉宣哉! “哈哈哈……”两个人喜极而泣,大笑了一阵。陈世钊难得开口一笑,多年的愁云也散去多半,点着头说道:“师兄,你回朝之后,可上奏国主,赐李潇为状元之才!” 陶渊亭也哈哈道:“李潇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前些天几个大臣为了他写下的几十道奏折也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