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44章 治理泰安 (第2/2页)
古人想要获得知识,其过程可谓是艰难,不说是一字一泪,也相差无几。一辈子撑死能看上百十本书,就可以称其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当然了,前提是能有那么多的书给他看。 可田浩呢?九年义务教育,再算上高中和大学,这就是十五年。毕业后小说、报纸、杂志看过无数,公立图书馆的书更是堆积如山,何况还有电视和网络。 这就使得田浩比古人多出了无数的知识积累,他所欠缺的只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一个将头脑中的知识,系统运用出来的机会。所以田浩在周主簿的眼中就变成了一颗钻石,稍一打磨,就绽放出无数道璀璨的光芒。 就这样一个用心地学,一个卖力地教,田浩的政治值以rou眼可见的速度开始突飞猛进。而田浩揉合了前世所听、所见和所学的各种知识,再结合当今大汉社会的具体情况,渐渐整理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施政理念。 尽管这个理念还十分的稚嫩,却已经逐渐成型,为田浩今后对国家的治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检验自己这段时间的学习结果,,也为了检验一下自己这套施政理念的可行性,田浩将之用在了泰安县。 首先,田浩对泰安县的地主们进行了安抚。 他不但将被范佟关押的地主全部释放,还将因逃避兵灾而四处躲避的富豪集中起来,进行了妥善的安置。他拿出钱粮接济他们,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并且每家还送了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士绅表率,良善人家’的字样。 他在贴满全县的布告中承认这些地主、富豪财产的合理合法,愿意帮助他们重建家族,并在今后的日子中保护他们的安全。 这些措施一出台,田浩就得到了泰安县地主、富豪们的一致好评,认为田浩不愧‘除暴安良之名’。这些地主、富豪很多都是当地的亭长或者里正,在当地颇具人望。这些人的安定,就稳定了地方上的人心,使得泰安县整体平静了下来。 其次,田浩拿出无忧谷分配后剩余的土地,开始招募流民和山贼。 流民之所以成为流民,是因为他们没有可以耕种的土地。而山贼之所以成为山贼,就是因为他们除了上山就没有其它的活路。现在田浩给了他们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他们哪有不情愿的道理。 许多的山贼在得知了泰安县的变化,又听说田浩正在统计人口,分发土地。不论以往是何出身,只要肯重新做个安善良民,就既往不咎。因此纷纷下山,配合官府登记造册,领取属于自己的土地。 接着,以工代赈,兴修水利和道路。 由于冯赢的搜刮和范佟的劫掠,很多百姓都家无余粮,只能眼睁睁挨饿。而得到土地的流民和山贼更是穷困潦倒、身无分文,只能靠官府的救济度日。 鉴于此种情况,田浩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泰安是我家,建设靠大家’活动。趁着冬季农闲期间,对河道、沟渠进行了清理和维护,还对道路进行了修补。而农户劳作时需要的钱粮,则被田浩一力承担。 这货前段时间敲了李太守不少的好东西,拿出这些根本就是九牛一毛。但百姓们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田浩是在掏自己的腰包为大家伙谋福利,既然已经占了田浩这样大的便宜,如果干活还偷懒,那还叫人吗? 所以淳朴的百姓们干起活来也是格外的卖力,每天都是超额完成任务,让田浩大为开心。 最后,田浩又废除了许多不合理的税收制度,让百姓休养生息。还鼓励工商,为商人提供安全保障。 经过这样的一番整顿,泰安县彻底安定下来。百姓的生活有了盼头,山贼也下山做了良民,臧霸带着轻步兵日夜巡逻,治安也得到了大的好转。为恶的地主、富豪们又早就被田浩打击得一个不剩。百姓们觉得现在的日子真是前所未有的美好。 于是,社会风气为之一变。人人以与人为善、和睦邻里为荣,以勤劳俭朴、团结互助为荣,以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为荣。鄙视那些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骄奢yin逸的行为。 自此,泰安县大治,重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盛世景象。而这样的景象没有出现在官府的治下,却发生在一个山贼横行的县城,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