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哥的社会见闻实录_第二十一章 穷人永远也是穷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 穷人永远也是穷人 (第2/2页)

这个人很小气,而且心计很好,比较阴毒,要是谁得罪了他,他会想办法加害你。并且总想办法在别人身上找好处,小学的时候B哥还和他打过几次架。因为王庆柠总想占别人的便宜,心计又好,很会讨好老师,读书的成绩也可以,而且又专欺负那些弱小的同学。由于他很会讨好老师,就算那些同学告到老师那里,老师也会帮他说好话。B哥这个人从少就比较有正义感,又比较冲动,脑子一热就什么也忘了,见他欺负同学,就经常和王庆柠吵架,小孩子嘛,吵着吵着就打起架来。当然,B哥读书也很聪明,还当过二年的班长,也很得老师的喜欢,小孩子打架,有什么事呢。

    王庆柠的家庭可以说是三代地主,四代资本家了,他尖酸刻薄的个性可能是遗传基因吧。说实在话,在六十年代底,七十年代初,地主兼资本家,不但不要他一家下放到农村,他和他的8个同父异母兄弟姐妹中,只有一个小妹在七六年去当支青上山下乡外,没有一个去过当知青。六八界毕业(老三界)的一个哥,二个大姐,七零界毕业的王庆柠都不用上山下乡,而且还能读高中。在当时他的家有这样的本事,也算是一个了不起的事情。

    闻说他的姑姐解放后嫁给一个老革命,是个大干部,而且他的一个小叔也是当干部的。他们的家族从满清到民国都是有钱人,有面子。有背景就是不同,总是有办法的。另外听说他家的二个伯父在外国很有钱,很有威望的人,是有头有脸有权的那一种。可能他们的家庭算是华侨家属,所以不怎样受□□的冲击。在B哥小时候住的那条街上,起码有十座西关大屋是他家族的,其它地方有多少房子就不知到了。王庆柠的家庭解放前是开大工厂,开大商店的,有一百多个工人,在那条街上算是最有头有面最有钱的人。说实在,B哥他的家庭也是做生意的,不然也不会和王庆柠的家住在一条大街上,只不过是没有王庆柠家这么有钱。

    左有伟住的地方虽然同在一条街,但是在解放后租房管局的,是那些有钱人的房子给国家经租的房子。解放前左有伟的祖上是租住在大街的后面小巷里,打工啊,能吃上一餐饱饭,能有几块瓦片盖在头上,算是好的哪,那有多余的钱买房子。

    说来也很怪,左有伟的太祖从农村出来后,祖父,父亲都帮王庆柠的太祖,祖父和父亲打工。解放后公私合营,虽然左有伟的父亲和王庆柠的父亲同一工厂工作,但由于王庆柠的父亲是资本家,工资比左有伟的父亲多出一半多。虽然在□□时候王庆柠父亲家的几座房子收归国家,把他一家安排到以前他们家的旧仓库里住。说实在,虽然是旧仓库,但也很不错,也是风凉水冷,冬暖夏凉。一到改革开放的时候,以前的几座房子就还给了王庆柠的父亲,不久又把大马路的几个铺面房屋归还。老实说,这么多的房子和铺面,他家里几代人的兄弟姐妹不干活也不会饿死。

    左有伟的父亲是真正的无产阶级,以前是,到现在也是。也很难说得清楚,左有伟的父辈是那些没钱,没文化,没面子,也没什么技术,更没什么关系的人,除了做工,还能做什么呢?左有伟算是了不起啦,没有帮王庆柠打工,但他的儿子还是要帮王庆柠开的工厂打工。到底是左有伟的家族和其它工人养活王庆柠的家族,还是王庆柠的家族养活左有伟的家族和其它工人,这要让那些专家和学者来评定了。

    左有伟不聪明吗?不是。虽然读书不太好,但人很聪明,性格又活跃,对人还很热情,又能帮别人。为人都算不错,而且能受得苦,放得下面子。下岗后左有伟做过很多份工,听说泥水工、搬运工也干过。人老了,没人请他做工,连走鬼都敢做,这样也算是勤劳的一种吧。

    公交车来了,B哥和左有伟交换了电话号码,B哥就上车了。可能今天下大暴风雨,车里很小人,还有位置座。座下以后,B哥有点伤感。

    虽然他和左有伟接触不多,但看到快六十岁的人了,满头白发,劳累一生,到现在还在为二餐奔波,几代人打工,到现在连一间属于自己的小房子也没有。有钱人就是有钱人,几代人也是这样。穷人就是穷人,几代人也是一样。这是遗传基因吗,B哥觉得他的一生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虽然这样的事情不会百分之百发生,但起码会有三分之一是这样吧!。

    故妄言之,故妄听之,没有讽刺,没有影射,如有相同,实属巧合,虚构矣。

    2011-7-12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