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渐青_第263章 朝议武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63章 朝议武举 (第2/2页)

军也皆由朝廷供养,不复掌财权。

    只要这些制度不作变更,就不会再出现地方害据的祸乱,是以,担心武将专权,地方害据为由,而否定兴武举,办武学不足为取。

    如今我大宋久拖于西北战事,已是民生凋弊,疲弱不堪,致使连一个温县雪灾都无力救济,兴武举,办武学,为朝廷选拔更多将才,尽早平定西北已势在必行臣请陛下早作决断……”。

    果然,范仲淹一表态支持,场面顿时改观不少,许清后的曾公亮也立时站了出去表示支持,以许渍对曾公亮的了解,侥不觉得奇怪,曾公亮此人对武备方面很上心,过去的交谈,许渍就常闻他对大宋军事连连失利痛心疾。

    范仲淹的分析有理有据,所以只他一位重臣现说法,后便站出了二十多位支持者,龙椅上的赵祯看了欣慰地轻点了下头,而本不做声的王拱辰、贾昌朝等人顿感不妙。

    秉着范仲淹等人支持的,就是他们反对的原则,王拱辰天声疾呼道:”陛下,举武举、办武学之举万万不可,重抑武乃我大宋基本国策,岂能说更改就更改,况且何来朝无可用将帅之说,我大宋官统兵并不输于前朝武将。

    西北种世衡不是刚将兜岭这样的战略重地夺回来了吗,难道这些不是可用之将?如今我大宋对党项人已经占据优势,再兴武举、办武学实乃多此一举,此举有可能造成武将专权不说,还会空耗无数国币,值此国库空虚之时,岂能再作此无谓花费,陛下,举武举、办武学之事万不可行啊!”

    许渍本不多做辩论,范仲淹和黄亦然作为代表,把该说的差不多都说了,该拉票的时候私下里也早拉过,此刻在朝堂上摊牌,其实就是比拼双方支持率,你就算是巧舌如簧,说得天花乱坠,支持率不占优那也是枉然,若是支持率占大多数,不用你多说什么,一样能通过。

    但正如王拱辰看不惯他一样,许渍照样看不惯这个事事弹劾自己的家伙,见他说得轻巧,许清忍不住出班驳道:……王丞,国策的制定要顺应时势,若连这个都不懂,你枉居丞之位。另外,毒御使方才刚刚提到,国虽安,忘战必危,况呼找天宋国未安呢!夺回一座兜岭,便以为万事无忧,这不易于鼠目寸光。

    再者王丞说我朝官统兵不输于前朝武将,我想请问王丞,是您统兵不输于前朝季靖之流的武将呢?还是指的别人?

    王丞若指他人,请把名宇点出来,别空口白牙说废话,若是指王丞你自已,很好!陛下!王丞统兵之才不输于前朝李靖,臣举荐王丞为将,李靖以精骑三干,喋血虏庭,夺取定襄,最后将颉利给俘获,臣请陛下赐五千精骑给王丞,不知王丞可敢立下军令状直取兴州,俘来李元昊!”

    “许渍你过……”王拱辰憋得满脸猪肝色,但今年因许请已被罚俸两回,表面上等于白打了一年工,所以这次总算及时收住了话头。

    呵呵,很好,总算没气糊涂,许渍可谓是抓住了王拱辰的痛脚,现在朝官,象范仲淹他们有统兵经验的皆是改革派,他不可能站出来夸范仲淹等人,反对派之只有夏竦,曾以宣辙南安使,并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经略过西北。

    但夏竦当时做得更多的只是物资调派,监察将领,即使这样也算他统过兵吧,可夏竦在西北时宋兵战绩可不咋的,期间经历了好水川等败仗,王拱辰若强将夏竦抬出来说堪比前朝武将,不过徒惹笑话。

    赵祯满有深意地看了许诸一眼,并没有出声,贾昌朝却驳许渍道:……夏宁侯此言夫谬,王丞说找朝丈官统兵不输于前朝武将,只是一个概述,岂能以此来攻击王丞一人,况且武将统兵才能可以培养,难道官的统兵才能就不可以培养?何必再多此一举办什么武学?”

    许渍两眼一翻说道:……常言道业术有专攻,官治国,武将安邦这本是恒古不变的道理,我大宋又岂能因噎废食?贾参政说的没错,官的统兵才能也是可以培养的,但是,若是官长期统兵,那岂不也成了武将?这与直接培养武将有何差别?难道因为他是官出,朝廷就能毫无顾虑的把兵权交到他手上?

    话说得好,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化!照我说啊!若是让王丞这种动不动、就以不上朝来要挟朝廷的人统兵,能不能保国安宁且不说,恐怕朝廷先就不得安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