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数字 (第2/2页)
窃什么大名人的著作,而是一次实在的作弊,把后世的某些知识移植到古代来。 这两天他算是切实感受到了做名人的滋味,老实说,既令人兴奋,又让人烦恼。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就是这个心理。这些日子,不单止嵩阳分院回不得,就是待在周家也不得安稳,开封的士子有后世狗仔的潜质,不知是谁打听到他与周季结交,于是不少在嵩阳书院找不着人的士子都往这边赶,一开始沈欢碍于情面,不得不接见了几个。除了说一些久仰景仰之类的废话,全无营养。后来见有越来越多的趋势,吓得不轻,赶紧让周季闭门谢客,像缩头乌龟一样待在周家的后院里。 不过,沈欢还是有些须得意的,精心策划的聚会终于让他一炮打响,如今,开封城都在传唱他那盗版的《水调歌头》。而且,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与来访之人交谈的时候了解到,那个鼎鼎大名的司马光竟然也对他这首词做了评价,甚是推崇。 “一词既出天下唱!”一想到这评语,沈欢就嘿嘿直笑,虽然他不清楚这话的真实性,不过也很有市场,司马光虽然还没有达到官场领袖的身位,不过毕竟是知谏院大人,四品的官职,足以让众多文人士子仰望了。加上司马光官场沉浮二十载,这些年来一直在京为官,颇有人望。他的话,对士子还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 “难道我进了司马光的法眼,让他刮目相看了?”沈欢不无自得地想着,若能与司马光扯上关系,得他鼎助,就是不参加科举也能步入官场了吧。沈欢突然想到了一个更加简便的捷径,北宋官场能“推官”,所谓推官,与推恩差不多,即是一个大官,能自建规定字数的官邸,能任用一定的官员。另外,朝廷官员还能向皇帝举荐人间,“不令人才遗失民间”,像苏轼苏老大,好像也是先由人推荐入朝,后来才参加制举考试的。 这是一个不错的法门,不过毕竟不比参加科举来得名正言顺,不然苏轼也不会以朝廷官员的身份去参加制举考试了!沈欢叹了一口气,看来还是得老老实实参加科举考试,得以进士,那才是光宗耀祖的不二法门! “这些都是以后的事了,还是把手头上的事干完再说吧!”沈欢这样警惕自己,这几天,他全力投在某些创作上。事情的起源还是与周家父子有关:中秋的第二天,周季来恭贺他一举成名的时候,他想到家里母亲与小妹,一时落寞叹气。周季询问根源,老实告之后他不以为意地道:“这有什么,与其这样两地分离,不如在开封置一家园,把她们接过来侍奉就是了!” 沈欢当时一愣,大是心动,最后才叹道:“难,难!比李太白上青天还要难!汴京繁华,都是大富之家,若要置办一个院子,花费不小,以我沈家财力,难以办到。”这话没有虚假之处,这开封作为大宋首都,富甲天下,路段繁华,隐隐可称当世第一大城。若要在城里购地,虽不至于寸土寸金,却也比后世那些超级城市的地皮便宜不到哪里去! 周季激昂地道:“有什么难的!你的母亲,也就是我的长辈!我周家虽不说富得流油,可在开封花个几百贯钱买家小院子还是可以的!” 沈欢算是听明白周季的话了,原来对方要花钱帮他置办家业呢,大是感动,虽与对方要好,却不能接受。堂堂七尺男儿,连房子都要别人帮着买来,岂不是白活了!当即反对,周季却一再相劝,说你难道不想把母亲接在身边早晚侍奉? 沈欢考虑了半晌,才道:“当不让你们吃亏,容我几天时间考虑谋划,弄些东西出来与你家做个小买卖,算是给你们的报酬!” 拿钱买房,之后把母亲与meimei接到开封来,这就是沈欢此次创作的动机了。但是沈欢毕竟是文科出身,做不了爱迪生,搞不出什么发明来。一两天都理不出头绪来,待某日看到周季学习酒楼管理对着帐本唉声叹气时,过去一看,帐本一大叠,上面的字密密麻麻,单是看了就头晕,没有天赋的人还真玩不转这些东西。正要叹气,脑子却灵光一闪,想出个主意来。 周家经商,苦于帐本数据,而这弊端也是整个大宋商家的烦恼之处。那么,何不由他来创作一些便利记数的东西出来贩卖?别人不行,后世而来见多识广的他还不成吗?记得他当年进修文秘功课时,也学过会计方面的基本理论。把某些理论移植到这个时代来,行不行得通呢? 沈欢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记账表。中国古代的记账本只是一些简单的支出记数而已,如果他沈欢弄出个与之相似的借贷记账法出来,不就大大便利了他们的帐本了吗?沈欢又有点疑惑,单靠这些简单的东西就能换来数百贯钱,人家还不至于傻到这个程度吧? 倏地,沈欢又苦笑了,他突然想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事来。那便是“数字”,确切地说,是算术。这个时代,没有阿拉伯数字,没有数学系统,只有一些简单的算术运算规则而已。 沈欢准备写一本《算术总则》的书,其实沈欢在后世的数学成绩不是很好,不过基本理论还能撑到高中部分。而他构思中的书,其中就分为两部分,一半是算术,包括小学到高中的部分运算规则,另一半是几何部分,大多是初高中的内容。期间他得参考宋代的数学成就。不得不说,中国人就是聪明,他们能在一两千年前就算出圆周率,还能解简单的一次方程,到宋元时代,甚至能解二三次方程!不过,很多都是经验而已,一般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而出现的,比如说建筑规划。 中国古代算术里,有他高明的一面,也有缺陷的一面,正如沈欢前面所想,确少理性的总结与归纳。运算方面,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采用十六进位制,比如说“半斤八两”,了解这个词的还好说,若是不了解古代的算法,还以为说的是“半斤”与“八两”两个概念,但它是十六进位的,“八两”才只是“半斤”,半斤是它,八两也是它! 这种算法,若是整数还好说,若不是自然数,算起来就麻烦多了,这方面就比盛行西方的十进位制要差上不少。十进位才是比较符合人类思维的东西,后世也证明了它的盛行。 沈欢经过思考,不由大叹中国古人的聪明与遗憾,不过如今有了他,这方面的缺陷还能说是缺陷吗?嘿嘿笑两声,又埋下头去,奋笔嫉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