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正文_第304章 与母亲的谈心⑶ (第1/2页)
“妈,虽说我对佛教佛经不是很明悟,不过这个词语的来源,我还是知道的;我记得一本东汉末年的一本与佛教有关的佛经记述了这样的一则龙泉一中,就是一位神通广大的黑齿梵志,能上天入地,预知未来,还可以算出自己只有几天的寿命,很是苦恼,因为神通再大,也不能帮他解决生死问题;在他痛苦彷徨之际,有一位仙人认他去求教佛陀他马上捧着两朵花前去见佛,请教生死大事,佛陀告诉他:‘放下!’他就把左手的花放下,佛陀又道,‘放下’他又把右手的花也放下了,佛陀还是让他放下,他说:‘我已经没有东西可放了’佛陀这才对他说:‘真正要放下的,不是手上的花,而是你对生死的执著’” “儿子,这只是故事的原型而已,而真正的佛教典义所指的并非我们手里的那种有形的刀,而是我们对生死烦恼、五欲尘劳的执著;很多的时候,这一切,并不是我们说放下,就可以放下的;比方说,当我们苦恼时,说一声放下,就能马上放下那些让我们苦恼不堪的事情吗?当我们想念亲人之时,说一声放下,就能立马把那个日夜思念的人忘掉吗?如果平日训练有素,想一下子就放下,根本就是办不到的,如果放下已经不成问题,那么,成就也是不成问题的” “所有佛教教义当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并不特指罪恶之人,但凡是生活当中能够让人产生烦恼、业障的东西,都可以称为屠刀,如果可以放下屠刀,自然就可以立地成佛;四月的花儿本可以艳丽的绽放着,但因世间的杂乱,它们无声无息地从我们的身边凋谢了,似乎我们无法挽救它们放纵的洒脱;夏秋的来临,残花、落叶繁乱的撒落于早已经被世人追求的所谓的‘繁华‘当中,它们苦闷地挣扎着,盼望着有人浇滴水,让它们在世间当中好好地活着,不践踏对它们有恩的人,俗话说,滴水之恩,它们肯定以涌泉相报;世间总是有太多的繁华,潦倒我们本身就不平和的心境;从而诱导我们的人生的步伐一步步的在变化着;如果人生告别繁华,安然的活在世上该有多好;花落了,总有再开放之时;人错了,总有醒悟之时;也放人的错是对的一种解脱的追求,错过一次,人生或许真的觉悟了许多许多,人错了,就该改,改了又错,那就再改,直到把这错误改掉” “妈,只要除掉真凶,也没有什么,像其它的一些屑小之辈,根本翻不起大浪的除掉最大的真凶后,这仇恨就可以放下了,这样一来,我们收获的东西,比人们常说的‘血债血偿’的做法,还要多,还要让人心暖;像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当中就有很多,当然这样的事情不会传出多少,而且像这样的事例,其实各种各种的影视作品当中出现很多,我记得中国内的电视剧,被‘仇恨’充满的沈玫,这时,自然而然地会回忆那样的一句话:人的一生不能总是生活在仇恨里;电视剧中的沈玫,是剧中大元公司的副总经理,十四岁的时候,曾经被一个流氓强jianian过,而她的父亲一怒之下,把这个强jianian犯杀了,触犯了刑律,被判了死刑” “沈玫出于对父亲的感情,至此恨上警察,她一个聪明能干的女人,可是她没有把自己的聪明才用于正道,而是与大元公司的老总沆瀣一气,无恶不作,结局是早就注定的,那就是‘多行不义必自毙’试想一下,假如沈玫不是生活在仇恨当中,凭借她的智慧和能力,她的生活一定会充满阳光;对于中国现在的法律来说,一人犯法一人承当,不像封建社会了,一人犯法就要满门抄斩、诛连九族;强jianian犯固然可恨,要绳之以法,可是她父亲一气杀人,也是触犯了法律,不要说法院对她父亲的量刑是正确,就是错判、错杀,也只能要求政府平摊昭雪,而不能危害社会,因为人死是不能复生的;我认为,一个人一旦生活在仇恨当中,就会失去理智,而沈玫和大元公司董事长袁成武,他们则是慷国家之慨,用金钱、美女开道,买通政府官员作为后台,拉拢银行的工作人员为他们违章贷款,收买警察作为内jianian,利用越狱的死刑犯充当杀手,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