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吃祸 (第1/2页)
刘姥姥喝的大醉,但毕竟年纪大了,晚上睡得不安稳,起夜回来,头疼的锥子扎一样,满口干的火烧般。正想忍一夜,王狗儿住的屋里就亮起光来,过一片刻,王狗儿举着火折披衣出来,敲窗道:“姥姥,你且去灶上饮了汤水。” 刘姥姥愣一愣,问道:“丽娘还没歇下么?” 王狗儿听出她意思,竟是误解自己让丽娘半夜还给做醒酒汤,忙解释道:“这汤是我做的,也不知道味道如何,丽娘我让她喝过睡下了。只是看姥姥睡得深沉,就没再叫起。” 刘姥姥嗯了一声,自己去厨下端汤,尝了下,有些甜腻,当是糖放多了。喝了两口,刘姥姥又舀了瓢凉水来漱口,想一想,又端起碗再喝两口,嘴角却是止不住的笑意。 此时刚过了丰收时节,天气日渐转凉,往年这些时候,王狗儿便去林子里捉鸟打兔,或者下河捕鱼,秋天正是野物肥美时候,猎来的物事拿去京里卖,正好能攒下钱过冬。 但今年有了收干菜的路子,王狗儿便不再cao旧营生,反是拉了板车,于车头上绑一只铜锣,去各个村营里晃荡,每到一处,即便是收不来干货,也要敲锣打鼓,宣扬的人尽皆知,教庄户们知道刘家庄有人春节前一直收干货,若有了合适的,便可拿去卖。 夏天产的青菜蔬果,农户吃不完,放着白烂在菜地里,又未免可惜,几乎每家都会把多余的制成干菜,好过冬时用,但一家一户,又能有多少剩余,因此王狗儿这一趟,虽然收了很多家的,但对一个铺子的买卖来说,仍是杯水车薪。 但幸好如今是秋天,还有不少菜果仍能采摘的到,为了多赚点银钱,那些家里种菜的农户,自然会多做菜干。 待到九月中旬时候,王狗儿雇了两辆牛车,拉了满满两车收来的干菜,往京里去了。到晚间回来,满脸的喜色,将怀里踹的钱袋给大家看,里面竟是几块散碎银子。 王狗儿骄傲的一扬手,道:“咱们收菜干,再给花小官拉去,一转手就是翻番的利儿。这银子,足足有四两!那花小官还夸我细心,将那干菜分门别类。另多给了一串铜钱,说是辛劳费。”说着又打怀里掏出一串铜板来。 刘姥姥和丽娘看了,都是啧啧称奇。 旁边炕上歪着的青儿,已经有三个月了,脖子已经能直起来,若是给她背后垫上东西,也能坐的像模像样。看着一家人都欢欣无比的样子,青儿也咧着嘴笑的开心。虽然她对这个世界的银子消费力如何并不清楚,可是有钱总是好的。 那边刘姥姥和丽娘,已经在争执着这钱的用处了。 刘姥姥让把这钱全投入菜干生意,好赚的更多;丽娘却想拿出来一两存下,好等王板儿到了年纪使,无论是五岁时候进学,还是干脆等十几岁定亲,都要有个准备。 两人各说各的,你说你有理,我说我有理。平素丽娘也是个闷葫芦一样的人,但是一旦涉及到自己儿子,却变得不让人起来。虽然她口拙,翻来倒去就是那几句,但就是咬定了不放口。 刘姥姥气的哎呦哎呦半天,终于还是放弃了。自己也是为丽娘两口子好,但丽娘怎么就这么不识好歹呢。 青儿正看着,不小心身子一歪,咕咚一声倒在炕上,还是趴着倒下来的,只好手脚并用,游泳一样挣扎。 刘姥姥也不理丽娘了,一把抱起来青儿,口里还咕哝着:“养个不识好歹的闺女,亲娘疼她不知道,也不知道疼她亲娘。还是我们青儿好。青儿乖,青儿俊,青儿长大了,什么都听姥姥的。” 青儿愣了愣,抓住刘姥姥的衣襟,有些哭笑不得。 王狗儿是不掺和这娘俩吵架的。丽娘斗争了半天,终于取得胜利,美滋滋的收起了一两银子,往里屋走去,也不知道藏到哪里了。王狗儿将剩下的三两碎银子塞进怀里,又把那串铜钱交给刘姥姥,道:“姥姥,这钱你收着。便是丽娘说的,咱们王家将来要光耀门庭,还得指着小一辈儿的。有了这钱,你也买些rou食白面,好给他们补补身子。” 青儿一听,口水立马滴出来了,眼里简直往外放光,rou啊!她想吃rou啊! 青儿拼命地在刘姥姥怀里扭动,刘姥姥接过钱,笑的花朵一样,再也不提丽娘的事了,粗糙的大手拍拍不安分的青儿屁股,转身回了屋。 晚上,家里人果真闻到了rou味。 因为刘姥姥将钱去村头屠户那里,买了不值钱的猪骨头和牲畜下水杂碎一堆,特别是猪骨头,只一个铜子就能拿两根,刘姥姥买了有七八根,屠户看她买的多,索性将剩下的小骨头也送了她。只是猪骨头上面剔的溜净,只关节处附着着一点点rou丝。 乡下柴火是最不值钱的事物之一,要多少有多少。刘姥姥特地备了十几根小孩手臂粗的硬柴,在灶下烧了旺旺的火,将猪骨头炖汤,直炖了一个下午。 板儿被刘姥姥撵出去和村里孩子们混着玩去了,青儿却被她抱着在灶台上看火。青儿闻着骨头汤的香味,口水流的长江一样,绵绵不绝。后来实在忍不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