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44.第二百五十三章 有声有色 (第1/4页)
他甚至在心里暗暗感激王一冬,要不是他这么配合,赵长城还真不知道要怎样遴选这些人呢。【】 这几个人赵长城都很熟悉,他以前下乡时,都跟他们交谈过,算是聊得比较来的几个村干部。 其中一个比较年轻点的后生,是高山村的村主任王德利,这个人是省农业大学的毕业生,毕业后放弃了国家分配,硬是回到家乡,参与了村官选举,当选为村主任,上任不到一年时间。 王德利是个敢想敢干的年轻人,更能吃苦耐劳,田里和地里的农活,他都很在行,不像是个刚毕业不久的愣头青。 赵长城上次下高山村,跟王德利聊得最多。 王德利也很服气这位新来的书记,并且希望赵长城能带领明水镇人民走出一条致富之道。 “赵书记”王德利迎上来,握。抓住赵长城的手,十分愤慨的道:“来之前,我们都接到了政府办的通知,叫我们必须服从王镇长的安排,不要前来参加这次的全镇大会还说不来的村子,可以得到更多的经费” 赵长城早就料到是王一冬所为,看来,光给赵长城来了个下马威,他还不觉得解气啊居然又来这么一手。 赵长城并没有王德利想象中那般激愤和冲动,只是淡淡一笑:“来得少也好啊,这样吧,我们到我办公室去谈吧反正,我的计划是,先找几个村子做试验,那就定在你们几个村子吧。” 几个人有说有笑的出了礼堂,向赵长城的办公室走去。 王一冬躲在窗口处,看着赵长城他们向这边走来,令他失望的是,赵长城并没有气急败坏,也没有暴跳如雷,更没有跳过来找他理论,看他一脸平和的表情,仿佛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他隐约感觉到有什么地方不对,可是,他又抓不住这个地方。 赵长城的心思,他王一冬又怎么能猜得透呢。 周洪亮同样满脸疑惑的站在王一冬的身后,看着风度翩翩的赵长城,后者正一边交谈一边打着手势,很有领导的范儿。 “镇长,这算怎么回事来这么几个人,赵长城也笑得这么开心” 王一冬摇摇头,他无法回答周洪亮的问话。他只是预感到,自己再一次败在了赵长城手下,不幸的是,这一次,他连败在那里都不自知而这正是赵长城的可怕之处。 “镇长,接下来怎么做要不要召集各村支书,分配给他们种植任务” 王一冬沉默的看着远方,明水镇古老的身姿,展现在他眼前,这片历王悠久却贫穷的土地,也是生他养他的土地,他整个的人生,都没能脱离这片土地的羁绊。 升迁,固所欲也;让这片土地变得富强,也是他这个老明水人的愿望啊。 他忽然觉得自己老了,有些意兴阑珊的道:“不管了,或许,赵书记真的有了全盘的计划,我们静观其变吧。” 周洪亮愕然的发现,面前的王一冬忽然之间就像是苍老了十来岁。 赵长城办公室里,大家济济一堂,正在气氛热烈的进行着讨论。 王德利和其它几个村的支书主任,个个脸上放着红光,他们没有想到,冒着得罪王一冬的风险,前来力停赵长城,居然来得这般值。 赵长城给他们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画卷。按照赵长城的设想,他们这几个村子,将成为赵长城富民强镇计划的试验村,同时也将成为国家农科院的试验村。 “我的计划要分三步走,将用三年的时间来完成。第一步,也就是建立试验村。没有事实说话,任何理论都只能停留在纸上。第二步,试验成功后,就在全镇推广。第三步,我要将全镇建成一个新型的农业城镇化大镇。当全镇人民的收入逐年提高,达到一定程度时,我要把全镇的农业人口,全部变成城镇人口,所有的农民,都住到镇上来,在镇上建立一个新型的农村社区,大家都住在一起。镇上所有的田地山林,都将用来进得大面积的成规模的种植养殖。农民依然是土地的主人,他们必须去劳作,才能有所收获。但是,大家的劳力会得到一个妥善的协调安排,劳动效率将大大提高。新型农村社区里,将实行集中化教育和医疗,所有的社会公共资源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看病就在家门口,学校就在小区里 王德利等人像听天方夜谭一般,听着赵长城娓娓而谈,他们丝毫没有怀疑,只要按照赵长城的计划进行下去,那梦想中的一天,离他们就不远了。 赵长城阐述完自己的理念和计划,这才跟他们商量具体的事宜。 赵长城道:“要想致富,我们要走一条不同于以往的路子。普通的种植养殖法,是无法带领土地上的人民走向富裕的。” 王德利道:“是啊我一直就在琢磨,每家每户守着那一亩几分地,多就是个吃饱穿暖,真要达到富裕的阶段,实在太难。” 另外几个人也附合道:“别说富裕了,就是想要有几个现钱也难啊。还要交纳统筹提留款等农业税,这日子难过啊,现在的年轻人,只要有些手艺有把子力气的,哪个不是往外面跑这黄土地啊,越来越留不住人了。” 赵长城道:“随着人们眼界的开阔,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会越要越高,在城镇生活惯了的人,再回到农村,是很难适应的,别的不多说,便是那上厕所一事,就很难让人习惯。但是,农村必须要发展,只有农村发展了,我们国家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发展。农村的发展,还处在抹索探索期,华西村给我们带了一个好头。他们能达到那样的高度,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最起码也要试上一试吧。” 王德利振奋地道:“赵书记,你就告诉我们,叫我们怎么做吧你叫我们往东,我们就绝不往西。” 赵长城笑道:“我也不是万事通,我也在抹索着,在学习中前进。我们大家一齐学习,一齐努力。首先,这个计划的核心,就是生态化多种动植物养殖法我们简称为生态养殖。既要达成我们的致富目标,又要保护好我们明水镇的原始生态环境,这个生态养殖的成败,是关键中的关键你们的任第二十章 扎根基层务,就是当我的试验尖兵,必须在一年之内,完成生态养殖的试验,而且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王德利等人都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赵书记,你说的这个生态养殖,怎么弄啊” 赵长城搬出一大叠资料来,摊开在他们面前:“简单一点说,就是在一片土地里,要同时养活好几种动物和植物。” 湖坪村的村支书刘根生,四十来岁年纪,正当壮年,也是个受过外面世界熏陶的庄稼汉,当即疑问道:“一片土地,同时养好几种东西,还是动物和植物混合着养这可能吗动物不吃植物吗这也太悬了”原本听着振奋人心的,一听到这里,马上就觉得这小赵书记太不靠谱了。 赵长城道:“如果很容易的话,还用得着去试验吗还轮到得我们明水来发家致富吗。” 刘根生道:“就拿菜畦和鸡鸭来说吧,如果又种菜又养鸡鸭的话,这菜只怕就够呛鸡鸭最爱捣蛋,专啄那菜里的菜叶子吃” 赵长城笑道:“如果把鸡同果树种一起呢鸡鸭的粪便可以当果树的肥料,而鸡鸭又能吃掉果树下面的烂叶和虫子。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见他们听得认真,赵长城又道:“还有,鸡会吃菜,青蛙总是益虫吧我们可以把青蛙和菜放一块种养,青蛙可以吃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