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四章 一计(第二更) (第1/2页)
古闺秀说提亲的法子不行,豆卢钦望追问道:“那怎么办?” 古闺秀说:“我心中有一计,我们还是先找到狄仁杰再慢慢说。” 两人随即出门往狄仁杰家去,但狄仁杰不在家,小厮元丰说他去了二老爷家。 定然是为提亲的事商量他二叔二婶去了,古闺秀急忙吩咐元丰:“赶紧去把你家大人请回来,就说我跟豆卢世子有要事相商。” 狄仁杰对古闺秀有多么看重,元丰作为贴身小厮,平日都看在眼里,听古闺秀吩咐有要事,飞也似的跑出门。 狄仁杰得到消息后稍微一想,便知提亲之事只怕有变,于是辞别二叔和二婶,赶紧回来。 虽已料到提亲之事有变,但在听到古闺秀说不要他提亲时,脸色依旧顿时刷白。 他稳定心神,颇不自在的说:“是我唐突了,没有考虑你的想法。” 古闺秀忙说:“我是说现在这个时间不合适。”她又把事情解释了一遍,说,“不仅会被耽搁下来,若传到皇上耳中,还会让他不快。至于不进宫的法子,我这里有一个。” 狄仁杰和豆卢钦望听了立马追问。 古闺秀说:“你们可听说过‘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这句传言?” 狄仁杰和豆卢钦望相视一眼,都点了点头。 豆卢钦望说:“武连县公李君羡正是应这句话而死。” 这句谣言是在太宗李世民时期流传于民间的,李君羡因为是武安人,被封武连县公。都与“武”字相关,且小名是“五娘子”。因此被李世民怀疑他是那个名应图谶的人,便寻了借口将他杀掉。 古闺秀知道这句谣言并不是因为李君羡。而是因为武媚娘。 武媚娘在太宗时期只是一个小小才人,所以在“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刚刚传开时,并未有人联想到她身上。但等到几年之后她重新回宫,李治要立她为后时,这句谣言又被人记起,以此来反对武媚娘为后。 狄仁杰说:“这等民间传言,本就无根无据,所谓石上刻天书,也有可能是有心人故意为之。”他警觉的问。“你突然说起这种传言,打算做什么?” 古闺秀说:“历代皇上不是最信天命吗?不管是天降祥瑞还是上天示警,就算他心知是有人故意所为,也得恭敬对待这些异象,不然如何管理天下百姓?” 古代帝王的统治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愚化百姓,让他们相信天命。 狄仁杰和豆卢钦望闻言,皆睁大眼睛,豆卢钦望咂舌道:“我以为我是个胆大的。没想到你胆子还大,这种话都敢说!你到底想干什么?” 古闺秀说:“若他真逼我入宫,我就弄个异象,写个‘李唐天下。命归锦时’的八字谶语到一个前朝古物上,再找人上供给他,到时候御史的折子必定雪花一样满天飞。我就不信他还敢要我!” “不可!” “乱来!” 狄仁杰拍着桌子站起来,豆卢钦望气的眉毛竖了起来。两人俱是怒气冲冲的看着古闺秀。 豆卢钦望率先说:“你疯了不成?你那八个字是把你往死处逼,不想活了?” 狄仁杰虽没豆卢钦望那样怒发冲冠。却也是面如寒霜,严肃说:“谶语不是拿来玩的,你别胡闹,一定还有其他办法。” 古闺秀却轻松的笑着说:“你们不要如此紧张,如果不到万不得已,我也不会用这个办法,就算真逼的用了这个法子,到时候我不做李归锦,做回我的古闺秀,相信皇上也会留我一命。若真如此,没了国公府小姐的身份,恢复我以往的自在生活,我求之不得。” 她虽如此说,但狄仁杰和豆卢钦望仍然不同意她用这个法子,太危险了! 古闺秀只好妥协说:“那好吧,现在就看萧淑妃能不能劝住皇上,不过我也不想坐以待毙,我打算再让皇后帮帮我。” 豆卢钦望疑惑道:“皇后?她可是个不会忤逆皇上的面人,求她还不如求燕太妃。” 古闺秀摇头道:“你太小看女人了,皇后可没有那么简单。我有个法子能让皇后达成所愿,顺道还能帮我一把。” 王皇后既然敢利用武媚娘来对付萧淑妃,就绝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无害的一个人。 狄仁杰之前听了谶语的法子,对古闺秀的主意不太放心,追问道:“你详细说说你打算要皇后如何帮你,我总觉得你行事孟浪,太过凶险!” 古闺秀笑道:“我什么时候变成这么不着调的人啦?” 她对二人一阵低语,听的他们连连惊叹…… 最后豆卢钦望感叹道:“萧淑妃何其明智,她这么强硬的反对你入宫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