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九章 诊治 (第2/2页)
微鼓起的小包,被衣物一遮挡,根本看不出来。 看到它出现,夏衿飞快地在它后路上扎了一针,分管那条腿的太监连忙将手中的艾条移到新扎的针上。 小包发现后路不通,又朝另一方向游移而去,夏衿连忙又在另一xue位上扎针,苏慕闲忙将艾条移上了来。 如此下了四、五针,那小包下的东西便被团团围在了一皇帝胸口范围内,而且包围圈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夏衿从怀里掏出一个银制广口小瓶,对准了皇帝胸上原先就有的小斑点。 在她下了最后一针,艾条熏上来时,一只黑色的虫忽然从那小斑点出蹦了出来,似乎想跳到夏衿身上。夏衿眼疾手快,用银瓶一罩,将小虫装到了银瓶里,右手上的盖子立刻盖到了瓷瓶上。 此与同时,“噗”地一声,一直晕迷的皇帝口里忽然喷出一口黑色的血来。 “皇儿。”太后不由得叫了一声。 夏衿将瓶盖用力地拧紧,这才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她抹了抹额上的汗,对太后道;“盅虫已出,取石榴树皮熬成汁,给皇上服下,他便会醒来。” 太后是亲眼看到那只小虫在皇帝皮下游走,再从胸口跳出的,此时对于夏衿的医术再没有任何怀疑。 “阿杏,你去。”她吩咐道。 那中年宫女答应一声,急急走了出去。 夏衿将银瓶递到太后面前:“这瓶子里的虫是子虫,跟下毒人身上的母虫是一体的。要知道下毒的人是谁,只要把这虫子一烧,下毒人就会心痛难忍,吐出血来。” 太后知道这盅虫的可怕,哪里敢接夏衿手上那只瓶子?更不敢将这虫子留在宫里。 她道:“宫里宫外我都布置妥当了。一客不烦二主,还是劳烦你把虫子给烧了吧。” 夏衿也不敢多留这虫子在身上,吩咐了苏慕闲几句。苏慕闲拿了火盆来,夏衿用火钳夹着银瓶,慢慢拧松了瓶盖。 拧到后面,她用火钳将银瓶倒立在火中,另一只火钳掀开了瓶盖,不一会儿,只听“滋”地一声,红红的火焰窜出一股蓝色的火苗来。浑身绷紧的夏衿这才大大松了一口气,将银瓶和火钳都扔到了火盆里。 一块手帕出现在她的面前。 她抬头一看,却是苏慕闲。 她接过手帕抹了抹额上的汗,道了一声:“谢谢。” 太后看了他们一眼,没有说话。 过了一会儿,那叫阿杏的中年宫女端了一碗石榴皮汁走了进来。在太后的示意下,一勺一勺地给皇帝喂了下去。 夏衿这才将银针一一起了出来。 起到额头上最后一根针时,一直注意着皇帝的宫女大喜,低呼道:“醒了醒了,皇上醒了。” 大家转头看去,果然看到皇帝缓缓地睁开了眼。 首先映入皇帝眼睑的,便是夏衿那张脸;其次才是喜极而泣的太后。 “母后。”皇帝轻唤一声,便想起身。 太后忙上前阻止他:“别动,你已晕迷半个月了。” 这么一说,她发现自己儿子还光着身子,连忙扯过被子,盖到了皇帝身上。 夏衿已经退到了一旁,低声吩咐一个宫女准备笔墨纸砚。 太后跟皇帝说了几句话,这才转头问夏衿:“皇上现在是醒了,不知后面应该如何调养。”此时她对夏衿的医术已是完全信服了。 皇帝也转过头来,看向夏衿。 这屋子里的人,宫女和太监都是他跟太后的心腹,苏慕闲也是他的侍卫,唯有夏衿极为陌生。 夏衿心里腹诽着古代礼仪,却不得不先跪了下去,给皇帝磕了一个头。这才回答太后的问题:“民女一会儿开个调养的方子,皇帝调养个一两日便可下床了。”说完这话,她又补充了一句,“其实这调养的方子,太医院的郎中们比民女更拿手。” 说起那群御医,太后就满脸不悦。一群御医拿着朝庭的俸禄,却对皇帝的病束手无策,还得靠一个十六岁的小姑娘救场,真是丢死个人了。 想起这个,她看看夏衿,又看了看躺在床上的皇帝,一个念头涌上心来:医术这样高明的姑娘,如果留在宫中,时时照应,以后她和皇帝的身体岂不是有了保障? 这念头一起,她心里就十分郁闷,直后悔当初不该答应夏衿的请求,允许她自行婚嫁。 待皇帝病好,再商议一下此事吧。她想。 夏衿没料到太后心里起了这样一个念头。她提笔写了一个方子,递给了中年宫女,便想告辞离开。R115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