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一章 前奏 (第2/2页)
直说。我们虽然愚钝。但也不至于连话也听不懂” 解尚何闻言。轻笑道:“百十年前,朝廷曾有道‘禁武令’,不如我们也来拟道‘禁武令’如何” 萧遥禁收缩了一下瞳孔,道:“解门主,你的意思是想屠尽反己的武人” 闻此言,众人都倒吸了口冷气,冷冷的斜视的解尚何。 解尚何一笑道:“不错,养虎终为患。潜在的不安的因素都留不得,” 言毕,转过来看了大家一眼,又道:“武林中的大门派留不得,成规模的世家也留不得。应该全部屠尽,” 解尚何说这一句话,竟然停顿了两次,随后用手做了一个斩的手势后,又道:“然后我们就可以自己建造我们自己想要的江湖”。 关天闻言,背负着双手。冷哼道:“那样的江湖,还是我们想要的江湖吗。” 在关天的身侧,萧遥禁微微的皱起了眉头。心中暗暗的思索起欧阳不平这个人来,因为他这种做法,像极了九五之尊的皇帝。为了巩固社稷而灭掉的那所谓的王爷的手段。 并且,他这种做法。也正是春秋早期,一些帝王在初建一个帝国。传承起合间所必须要经过的步骤。再进一步说,他这种做法与萧绝尘的祖父的想法,几近同出一辙。 (二) 所谓江湖事,江湖了,朝廷也可以插手,不过却很少插手。因为江湖绝对有硬撼朝廷的力量,再则说皇帝老儿也不是白痴。他的兵力还要顿首边关重境,以视外患,如若不是江湖人想图谋他的江山。他绝无可能会因为江湖上死了千儿八百个人,而去传道虎符调动兵力来围剿。因为江湖与庙堂之间的格局,一直就是这么的微妙着,微妙的令人不可啄摸,不可审视。 泰山之顶,群雄尽丧、星宿城外、腐尸遍野,老人峰上,一幕焦黑,如此等等事件,早已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而引起了很多朝廷大员的注意。也已由地方官员一层一层的上报给了朝廷。面圣给了当今天子。 虽然面对着群臣的议论,皇帝老儿很想说出那一句‘江湖事,江湖了’。不过可惜的是他是九五之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形式上的过程还是要走的。因为江湖人也是他的子民。所以他只好扳道密旨,让地方官员形式上的去镇压一下。直到这一刻这些地方官员们才发现自己愚蠢的有多离谱。竟然自动的请下来了这样一块烫手的热山芋。 武林中人,什么是武林中人,以刀口舔血为营生的人。就是武林人。因为武,是引发暴乱最直接的导火索 曾经北宋年间,在嘉裕与治平二帝之间,本来还有一帝。他就是因为招惹到了武林人,而登基没几天便被人在夜里摘取了脑袋,以至于青史上连名都没让他留下。 可现在他们竟然奏本奏在马蹄上。若是去镇压,朝廷没给一点兵力。若是不去镇压,那便是抗旨不尊。是进是退,都宛如入了虎狼之境,左右不得。 不过,也值得庆幸。那皇帝老儿不是傻子,这些个大臣们也不是傻子。所以他们也知道,那些人是惹不起的,那些人倒还是可以轻轻地捏上那么一捏的。 江湖流传了千百年之久。其间若论与朝廷走的最近的两派,那应该算是少林与武当了,因为不是和尚被奉为了国师,就是道士被封为了国师。所以这地方官员们选择的是从他们这两派入手。 威逼?不可能,利诱?也不可能。他们要做的只是把皇帝的意思传达过来,到时好有个推辞而已。听不听由你,要打要杀也由你。生死各安天命。两两不相难。 所以说少林寺的和尚是成不了佛,六根难以清净,本来还不知道泰山之顶事宜的长老们,闻此言后,简直是怒发冲冠而起。各自的都是把手中木鱼旁边一丢。念珠脖子上一套。齐眉短棍、戒刀方铲的就要取路夺来。 所以说武当山的道士是升不了道。七情自度不绝。闻此言后。那一刹那所流露出的市侩。简直比之地痞无赖有过之而无不足。拂尘胳膊上一搭,鱼肠宝剑腰间一束,破马张飞的就往山下凝望。恨不得立刻就御剑前往。 三天过后。整个武林为之震撼,先是星宿城,而后是泰山之顶,徐而是老人峰,一时之间,江湖上风声水起,人人自危,唯恐下一个就是自己再步前人的后尘。 此际信鸽漫天飞舞。大江南北的来回传递信息。 武当与少林的道士们与武僧们正在往一起合并,立誓要诛尽五毒盟,沿途还有不少群龙失首的小帮小派们加盟。 五毒盟可谓江湖成立以来,杀人最多且最无情最干脆的一个组织。也是最受人敌视的一个组织。因为泰山一役时,不分善恶正邪,来者全部歼灭。人人都具有一代枭雄的风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