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74章 不信(二更) (第1/2页)
) 第74章不信 黄夫人四下一扫,先打量一番屋内布置,再疑惑地看向正帮人看病小葱,约莫十一二岁样子,而秦淼只得**岁。 两女虽然都模样不俗,也不由得让她怒气甚:这……这也太儿戏了! 见她停步,秦淼对她露了个甜甜笑容,指着前面凳子示意道:请夫人过来这边坐下。我帮夫人诊脉。” 两丫头就要扶黄夫人过去。 黄夫人摆手,冷声道:不必了!” 秦淼一愣,奇怪地看着她:难道她不是来看病? 只见这夫人站那里,也不出去,却望着小葱,听她对那农妇说话。 什么春天采什么样野菜,捡什么样蘑菇,什么用虾网捞小鱼虾,田沟里捉泥鳅黄鳝、逮青蛙等,听得她一头雾水:怎么觉得这不是帮人看病,这是谈论务农呢! 接着,又听小葱说,如何用泥鳅熬豆腐汤,若舍不得买豆腐,就这么清熬也成,熬得汤色浓稠乳黄,喝了补;又说黄鳝乌龟老鳖要如何煮等等;又说不要老吃玉米饼子,把玉米磨得细细熬粥,熬好了放一点点盐,再把绿色菜叶切得细细搅进去,说这样吃了容易吸纳克化等等…… 她又疑惑了:这又改教人厨艺了? 原来,下塘集附近穷人多,平常来看病,医馆也不便都免了诊药费。 小葱心细,若有些小病能用土方子治,便说了让他们自己回去弄,或者干脆教她们用食疗,慢慢养,这样就不用花钱了。 比如眼前这农妇,不过是日子太苦了,又劳累,弄得身体亏虚,导致头晕目眩、失眠心悸等症状。 可是她既然连抓药钱也没有,那不可能买好补身子了,于是小葱就不厌其烦地教她从山上、田里、水里找东西补养身子,又叮嘱了许多日常注意事项等,直说了一大篇。 那农妇听得极为认真。 这也不难记,都是她熟悉东西。就是烧时候要费事些,按这小大夫说,也忒讲究了。 不过,既然不用花钱抓药,她可不能嫌麻烦,再说,小大夫可是说了,精心些过日子,往后身子就能养好了,还不容易生病。 另一个农妇也一旁跟着不停问。 她们如此信任小葱,乃是因为小葱用这样法子已经不止治愈了一个人,不用花钱不说,还学会烧一手好菜呢! 当黄夫人听见小葱教那农妇把小麦粒和青蛙放一块用煨罐煨时候,不禁哼了一声道:今儿真是长见识了!还有这么治病。” 那两个农妇听她这话口气不对,就不高兴了。 其中一农妇转头对黄夫人道:这么看病咋了?我们穷人,没钱抓药,张大夫帮着想法子,还不对了?今年热天时候,我们村有个娃儿身上长了热疮,来了这,张大夫让他回去垫着麦麸睡,也没开方子叫花钱,不就给治好了!” 黄夫人听了很意外,见小葱微笑不语,那两个农妇也看完了,正起身要走,便上前坐下,将手伸到她面前,淡笑道:那就劳烦姑娘帮我看看。” 两丫头忙她身后站定。 小葱溜了秦淼一眼,见她满脸尴尬,心下无奈,冲她摇摇头,便凝神为黄夫人诊脉。 经过先前事,小葱知道这是个难缠,因而也不多话。 诊脉后,又见她面色潮红,遂细问了些饮食起居等问题,再听她自己跟外面少年陈述详情,便心下了然,铺开纸笔,刷刷写起方子来。 不是她有多厉害,京城大夫都看不好病,她却胸有成竹,而是此前她见师傅和师伯治愈过好几例这样病人,近一次病人就是她亲自开方调治,心中自然有些头绪。 不过这位夫人是从北边来,其体质稍不同,稳妥起见,需加一味佐药略减君药之烈性,药量也要酌情添减。 她一边思索,一边就把这方子拟成了。 黄夫人盯着她手上鹅毛笔,再次呆滞:这小姑娘怎么处处都跟人不一样?用鹅毛管子写字,她活了几十年,还是头一回见。 一时写完,小葱将方子递给夫人,微笑道:去正房大堂抓药。”又说三天后再来复诊。 夫人接过那页处方,见上面字迹虽然细小,却是一笔好行书,其意流畅,甚为秀美。 看完诧异,不由重打量她一番。 面上却淡然无波,且不将处方递给丫头去拿药,却对小葱言道:姑娘小小年纪,就如此自信,不等师傅回来复诊了?还是这里根本没有其他人,任由你们两个坐堂问诊?” 秦淼天真,闻言接道:我大师姐正帮人接生。不过请夫人放心,我二师姐学医已经七八年了,这下塘集很有些口碑。若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