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上部:第一卷:第三章 (第1/2页)
冬去春来,大地回暖,草木苏醒。萧家寨也在这艳涟的春光里山明水媚起来。 刚学会翻身的萧暮雪正在襁褓里左右扭动,相当不耐烦的样子。许是见没人理睬,她便停止了扭动,只瞪大了眼睛,满屋子寻找。 苏世安挽着袖子,端了一盆热气腾腾地水放在她面前:“雪儿是不是等得不耐烦了?爷爷给你弄洗澡水去了。”他解开襁褓上的布带子,小心地褪去婴儿身上的衣衫,迅速地放进盆里。“爷爷今天给你换了一种草药水,你试试看喜欢不喜欢?” 萧暮雪呀呀有声,踢蹬着手脚,一副欢天喜地的模样。 苏世安乐得眉开眼笑:“雪儿果然是识货的!这水里可有十几种珍贵的药材呢,可以强筋健骨不说,还可以滑嫩肌肤,坚持使用的话,真的会像书上说的那样:肤如凝脂,宛如新生。” 萧暮雪胖胖的小手拍在水面上,水花四溅。 苏婉言拿着一床新做的小夹被走了进来:“爹,您太宠爱她了!那些药材可都是这些年您辛苦攒下的,就这么用了?” “不用留着干什么。是要当传家宝,还是留着喂虫子?” “那也不能这么用啊!雪儿体格很好,您不用再这么额外的滋养她。” “你懂什么……总之,只要雪儿身强体健,就算要我老头子这条命都没关系,更何况是区区一点药材。”苏世安撩起药水轻轻擦拭萧暮雪的身体,慈眉善目地像尊老佛爷。 “爹!您说什么呢?古语云:慈母多败儿。孩子不可以太娇宠了。应该要严厉一点才好。” “孩子才多大你就要严厉?”苏世安面色不悦,“我已经想好了,要将我的医术传于她,让她继承我的衣钵。” 苏婉言惊道:“爹,这不可以!您忘了祖宗家训了?传男不传女,传儿不传婿。更何况是外孙女?这不符合规矩。” “祖训我比你熟。所以我才要跟你说明白,以后我教雪儿医术的事,切切不可让外人知道。我倒不是怕族人质问,只不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再说,如果有人知道她继承了我的医术,难免会有心怀歹意的生出觊觎之心,招惹麻烦。” 苏婉言沉默片刻后道:“您说的我都懂,可是我并不希望她学医。” 苏世安叹了口气道:“这也并非我所愿。只是……不过话说回来,学医也没什么不好。别的不说,起码可以调理自己的身子。” 苏婉言将手里的夹被在床上铺好,在床边头默默地站了一会:“如果您已经决定了,那就随您。这事我会跟兰哥说,他的性子您清楚,绝对会守口如瓶的。” “我放心他。倒是你,无师自通,针灸和按摩样样精通。你也要将那些技艺悉数传与雪儿,知不知道?” “这个自然。只是爹,您为什么这么坚持要将医术传与雪儿?当初我想学医的时候,您可是拒绝得干脆利落,一点余地也没留。雪儿有什么非学医不可的理由么?” “瞎想!”苏世安双手捧起浑身泡得通红的小人儿,快速地用毛巾蘸干身上的水分,手脚麻利地用夹被裹了起来。“此一时彼一时。我不过是希望雪儿将来有一技傍身罢了。” 苏婉言看了父亲一眼,不再说什么,转身走了出去。 苏世安凑到萧暮雪耳边轻声说:“你妈真是七窍玲珑心。咱不学她,那样太累了。咱要潇潇洒洒,大大咧咧,活得快乐自在。你说好不好?” 萧暮雪攥着小拳头,嗯啊两声,像是在回应,逗得苏世安开怀大笑。 窗外传来一串孩童的嬉闹声,伴随着嘈杂的脚步声渐渐远去,一切又重新安静下来。陡然一阵耕牛粗犷又悠长的叫声,夹杂着鸡鸣犬吠的热闹,空气便再一次活跃起来。 时间便这样热闹复安静,安静又热闹的一日一日远去。 萧暮雪就在这样的热闹与安静里渐渐眉目舒展,牙牙学语,言笑晏晏。 若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干旱扰乱了人们的生活,日子便还是那般年复一年的欢乐朴素,悠然自得。 没人知道原因,就突然那么干旱起来。起初,老人们还在说:今年的雨水少啊,可以多种一季旱玉米,说不定还是一个丰年。当整个春天一滴雨也没下的时候,人们也还是在盼望雨季:这是南方呢,又有河道,怎么可能出现干旱?总是会有雨的,迟早会下雨的。再等等吧,雨季马上就来了!然而,人们再一次失望了……当小河经年不断的清流被晒干最后一汪水,雪白的鹅暖石像一个个被烧过的火炭,烫得人无法落脚时,所有的人才意识到:天,旱了! 第一个颗粒无收的年成,就这样措不及防地降临到萧家寨的村民头上。 第二年,旱情更加严重了。因为没有足够的水源,家畜锐减,耕牛从之前的一家一头,慢慢变为三五户一头、十户一头,到后来就成了一个社一头。几乎没人养猪,公鸡被宰杀殆尽,只留两三只下蛋的母鸡。家家户户的饮用水都是循环利用:先用来淘米,淘米水用来洗菜,洗菜水澄清后用来洗第一次碗,洗碗水再用来喂家畜。 田地里龟裂的裂缝能塞下婴儿的手臂,没有庄稼可看护,村民无事可忙。于是,村头聊天的队伍中,头一次出现了青壮年。闲得发慌的人们开始到处寻找水源。凡是以前水田里水好的,都被翻了一遍,看能不能找到泉眼,打出一口救命的井来。每天一睁眼,所有的人都在想同一个问题:今天去哪里找水。睡着了做了梦,不是正在找水,就是在找水的路上奔忙。运气好的做个美梦,也不过是梦见天降甘露,万物复苏。 终于,在后山密林深处,人们发现了一眼山泉。泉眼不大,却水流不息,且水质极为清澈甘甜。村里人欣喜若狂,立即动手打井。只半天的功夫,一口五尺深两尺宽的井就挖好了。十几个小时后,井水涨到了井边。天不亡我萧家寨!老村长仰天一声长叹,并开始规定每家每户每天的取水量和取水时间。人群里有人在抽泣,不知道是因为高兴还是对未来的恐惧。没人笑话她,也没人安慰她。逃荒的人这两年见了太多了,再这么旱下去,谁又能预料自己以后会如何呢?这样的饥馑之年,只能尽人事,各安天命罢了。 没有了收成,碗里的粥也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