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约园_第三十五章 昨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五章 昨日 (第1/3页)

    于是,姜歌想把任务完成后再做下一个打算。托付着老板的器重,对他来说可是一个重任,每天都要算材料,一堆数字压在肩上,大脑无法平息,每天自己把买来的书看了又看,把公式应用了又试用自己的方法。

    一天,总管叫人去买材料,拉回来的水泥价格又贵质量又差;这附近的几家的水泥厂的水泥质量都有问题,盗印其他地区的水泥厂袋,打上商标就成了国家免检。

    再拿真正的厂家的水泥一对比,跟检验报告书的差之甚远。再查一下,这家盗用的水泥厂已经被起诉,还有经销商在销售。

    总管叫上姜歌一起去天润水泥厂要,那是离这很远的一个工业城市。没有想到原来是以前的天润水泥厂的那个老板的水泥。厂方司机把货运来,姜歌去签提货单,向司机打了个招呼,司机阿陆一眼就认出。

    尘封的昨天,姜歌一头雾水。司机阿陆下了车递根烟就问道:“老姜,你这些年去哪里了?老板贴了公告寻找你的下落至今还在寻找你,我们几年前到你家一趟,把我们捏下一把汗啊。”

    姜歌不知道怎么回答,只是奇怪地沉默,谈了一些社会五谷杂粮。

    一时语塞的他才记起姓姜。一个字也不知道该怎么发话,努力在想。司机既然认识我?还说了好多些许发生过的事好像都在勾起回忆。

    一边在点头,嗯……嗯……卸完货。

    阿陆要急着赶回去。姜歌才想起当年发生的事,想起来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机会再询问多一些。

    他想明天,货已经运够,怎么办呢?

    每天都被这个问题占据着。每一天又有大量的工作,到了晚上,又要处理一大堆单据。几个月之后,装修完毕。清理有关款项,大厦落成!松了一口气。

    于是打算去天润水泥厂找阿陆。找到总管要了详细的地址,见不到总管,碰上老板和秘书,老板正要找他,老板要留人。

    秘书传话说:“老板这些日子以来的观察,他不知道你怎么会估算,连做工程造价的没有算得这么准,你是个人才。”

    姜歌装修为老板省下一大笔钱,功劳不少,想把他调入做帮手。人又厚道,这是老板最欣赏的一点,也是最放心的一面。姜歌推诿不了,只好恭敬不如从命。

    辞去施工队,叶雨锋远远看着姜歌说:“你也有今天!”

    姜歌告诉他:“很多东西都是学出来的!”

    就这样,一干就过了半年,开始公司的领导班子坚决不同意让一个砖族进入办公室的,可是他的能力证明了一切。在摸清了没有什么背景,没什么心计,纯粹就是一个砖族,问题不大,就没有争议了,他的工作态度足以让所有的担心领导扫除顾虑。

    某月某天,老板召集了员工开会,说了一段过去:说他还有个哥哥,因为当年战争逃离了家乡。之前在报纸做过寻亲启事,无济于事,现在只有再回到战地寻找。

    当时很少人愿意和老板去干这差事,拿工资干活的,感觉私活不好干。

    姜歌在场听得很认真,自告奋勇,举手表态愿同一道,不做任何的考虑。只是觉得老板重用他,做一点点回报吧,毕竟老板改变了他的生活困境。

    一下子,十几个人都乐意一起去帮忙。老板备了几个人出发了,费用全程由老板支付。一去就是来到当年战争爆发区的集中地,那里有山,有平原,有江河……有不变的日月。

    拿出一些照片见人就问,挨家挨户问去。看到这些相片和听到那个名字的人们都一一摇头,使得信心大减。都已经走遍了几个部落还是一点消息也没有。

    有时就在车上过夜,一天天地过去了,音讯不知飘向哪个方向,这山头还是山头,无尽头,这一带没有发现当年的痕迹。

    一个月过去了,还是不见一点眉头,脚酸了,嘴皮问破了,气喘消弱了。

    这些年来,姜歌还能忍受一点,但现在力不从心的感觉也涌上来。

    个个连连叫苦,开始埋怨老板非要找什么哥哥,说不定早就已经牺牲,战争都过去几十年了,这小时候的照片,谁还能认得出,姜歌安慰他们说道:“要是你们挺不住,就先回去吧,免得累垮了,我还能找找问问看。”

    司机杜建开口说:“这怎么行呢!”

    黄主任也说:“老板对我们那么好,这也是工作,我们就要全力以赴去完成它,跟了老板都十年多了,这算小事一桩,就这么走了,很对不住老板的。”

    老板还在询问着,其实杜建说得对,姜歌心里想家,想妻子和孩子,又多了一个老板的兄弟。天一亮,大伙吃过泡面,尝到了找个人不是件容易的事。

    来到一个靠近江边的小镇里,还是没有结果。一天又一天过去了,打听到这里发现前是散落的居民楼,后也是散户,山脚下都是现代化建筑,照片里的房屋或许早已不存在。

    方圆百里都去过了,还有什么地方?又去到另一座山脚,在车上躺着,坐着,老板怎么也想不到,当年明明是在这个地区和哥哥生离死别的,应该不会有什么事的。

    到底住在哪里?会不会?不会的,当时战争已经接近尾声了,哥哥这个人,这么多家竟没有人知道。

    老板在沉思,人都快找疯了。继续寻找,俗话说:有心人,终有路!

    走出镇又上城,路并不是那么走的,脚步放慢了下来;一天问不了多少户人家,因为要说明各种事项描述。

    最后在一家农场主家里休息了下来,照样问和其他村民一样问题,顺便打听周围的情况,村里人见到这些奇怪的城里人,都聚到一起用不太标准的城里话和他们交谈,他们也许来对这里了,这里的村民热情好客,慷慨大方,招待了他们,聊到关于以前战争那些事。

    村里的老人,当过兵的,参过战的,说得排山倒海,听着这些经过大风大浪的人用最简洁的语言描述化作最动听的声情并茂的场景,简直没白来一场。

    村民主动到隔村帮忙打听,还是没有人认识老板的哥哥。有一个晚上,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