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二章 上秋 (第2/2页)
,将农书递过去。 蓝氏松了一口气的:“你看你看,我说是你多想了吧,孩子本就聪明,你偏要说精怪过头了之类的话,我看是活儿轻省了,闲的你!!” 安平识字不多,但书上鱼,菇之类的字还是认得的,他翻看了一下,心里暗暗放心,这才笑起来:“那你替我问问修田,他家养不养鱼,他家若是不养,咱家可就要养了。” 乐清捂嘴一笑:“他家养不养,跟咱家有什么关系?再说,修田哥的娘不叫他看农书,他这是偷偷念给我听的,爹你可不敢叫别人知道了。”这本农书麻,书名为,作者张乐清,于此时此刻的两个月前馔写完毕。嘿嘿,这时候根本就没有这种技术,又哪里会有这种农书?她生前好说也是个网络写手,乱编一本古代农书还是不在话下的。 “那好,那好,你一会儿好好跟我说说这本书里具体说的。”安平笑起来,又望一眼蓝氏怀里的乐渊,这小子才十个多月,就会叫爹娘,大眼睛骨碌碌的转,说起来比乐清要精怪的多。是了,是了,他的孩子,都是这么聪明机灵,哪里会有什么问题? 乐清见顺利过关,笑眯眯的将书递给安平:“爹,这书可金贵呢,千万不能给别人看。你先瞧瞧,我进屋玩啦~~”说着,扭身跑进里屋,跟正在做绣的乐云说笑去了。 安平根本就没去过学堂,他小时候家里穷困,只大哥去过几天学堂,轮到他时,哪还有钱供?别人上学堂的时候,他就背着竹蒌出去割猪草了,后来他跟大哥都能做事了,安宝才得以念学。现在他唯一识得的几个字也是跟别人那里学来的,哪里看得懂这农书?他苦笑一声,心里暗想,看来以后女儿们学字的时候,他也要多过去瞧瞧,多识几个字,总不是错,起码会念农书这一项,就足够他发大财的了。 乐清就是故意要晾安平一会儿,她知道安平识字少,叫他急一会儿,也好说服他以后跟自己姐妹两个一块识字,这样以后也不至于叫别人坑了。以后家里生意做大,少不了要定契约的时候,爹爹再不济,起码也要看得懂这个吧? 到了下午,乐清指着书,仔细的跟安平讲了用冬日暖屋养菇子的技术,然后又讲了养鱼的一些注意事项和细节,至于养蚯蚓,这个实在太简单了,没什么好讲的。关于养鱼和冬日养菇的事,显然对安平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这两样如果能搞好其中任何一样,都是一条好财路,若是两条都能成功,他们家在七八年内成为能配得上杨家的家户,就不成问题了。 乐清讲完,安平就沉默了,连晚饭也没吃,跑出去不知去了哪里,直到半夜才回来。到了第二日一早,又跑出去了,直到快中午了才风风火火的回来,他兴奋的跑进院子,指着院门口对蓝氏道:“孩子娘,我用买地的钱买了咱们院前这一片河岸地,从咱家门口到新水叔家门口,这一溜儿都是,约摸有半亩地大小,才花了二两银子。” “啥?”蓝氏忽的站起来:“河岸边可全是石头,那地也不肥,你买这种地做什么?你咋不跟我商量商量呢?” 安平‘咕咚咕咚’喝了几口凉水,一抹嘴巴:“我买来不是种粮,我要开池养鱼的,池子都是在咱家和新水叔家门口,也不怕人来偷。又临着小水河,换水也方便,乐清说书上还讲了可以养鸭子,咱就在池头留块地养上十来只鸭子,另一头再开出个小池来养蚯蚓。这样一来,就可以把咱们院子里空着的地方都养上鸡,反正蚯蚓管够,产了蛋还能换不少钱。” “叫你这么一说,要是成了,要不了几年,咱家也要成地主户了”蓝氏笑起来:“可是万一养不成咋办?你做事向来稳妥,咋不想想这个呢?” 安平也笑起来:“我咋没想过?我做事还用得着担心么?要是最后没养成,这块地再平回去,种不成粮食,养上鸡鸭也是可以的麻。反正鱼苗子也不花钱,鱼食有蚯蚓菜叶和鸭粪,也用不了多少粮,总归本金不过二两银子。成了咱就发大财,败了只亏二两银子,这个险,值得一冒。” 秋收过后,各家都在忙着晒粮时,安平家已经开始忙着开池了。他请来两三个帮工,再加上大斗得顺几个,总共四五个膀实的庄稼汉子,挥着膀子就在安平家门前的那块河岸地上忙活开了。 趁入冬前开好了池,围好栅栏,盖好鸭舍,等来年一开春,就可以引水养鱼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