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十二章 目标任务达成 (第1/2页)
赫舍里氏的脸上又出现了抽筋的表情,她怎么忘了,良妃和郭络罗氏这对婆媳,是京城第一模范婆媳,关系好得更胜母女。她这是红果果的炫耀,说什么她的绣工见不得人,所以用的都是良妃做的帕子,全是借口,满人女子根本就不用学什么绣工,嫁了人就是主子,根本不需要会那些个东西。 老太太重新打量敏芝,觉得这姑娘换了身衣服就跟换了个人似的,会拐弯抹角嘲讽人,还会不着痕迹地炫耀了?难道,刚才是自己看走眼了? 就在这当口,台上开始上演《四郎探母》,首先是公主和杨四郎的一段戏,赫舍里老太太年轻时也是个博学的,野史演义看了不少,一眼看出这是《杨家将》的故事,惊诧之下,投入了戏里。 昆曲版的《四郎探母》,公主更婉约,深情,唱腔悠长缠绵,听得敏芝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其实她不知道,以为《四郎探母》只是京剧的折子戏,其实昆曲中早就有《四郎探母》这一出,只是唱腔唱词不一样而已,剧情是一样的。 当初排这个戏的时候,她是受了电视连续剧的影响,重新排了个深情款款版的,使得原本被女眷排斥的《四郎探母》改头换面,重点放在前半段公主的深明大义,柔情万种上,当然,也相对加重描述杨四郎为了爱情抛弃名族大义的“光辉形象”。 不出所料,新版《四郎探母》公主和杨四郎的对手戏看得在座的女眷们全部拿出了帕子按着眼角,佟淑兰更是夸张地拿帕子掩着脸,身子一抖一抖的。 敏芝无语地看着她们,古代女眷的眼界就是窄啊,这种剧情就把你们感动成这样。我要是把琼瑶阿姨的那些个搬上戏台,是不是会有小姑娘受不了刺激跳楼?这种煽情,只是小试牛刀而已。 眼看台上的表演接近尾声,敏芝悄悄问了一句:“老夫人,我瞧着这出戏不错,很感人,您看呢?”老太太红着眼眶:“好,这出戏好,改明儿请他们到我府上,再演一出。那公主,真是演得太好了,老身都被感动到了,这四庆班果然名不虚传,连太后都盛赞他们。” “老太太说好,那就赏,来人,赏!”敏芝一声吩咐,边上小厮把早就准备好的一块红布包好的东西往台上抛去,轻轻打在演公主的演员身上。这是古代看戏打赏的主要方式,客人会把金子银子铜板等财物直接扔到演员身上,表示对他/她的喜爱。 也有一些地痞流氓会用这种方式去调戏台上的演员,通常演员被砸到之后还要继续保持原来的表情和身段继续演戏,一个名角儿一场戏下来,满台都是金银锞子和铜钱,到最后,演员都无处下脚。 敏芝让人扔的,是用红布包好的一锭银子,用红布包的赏钱,又是另一种打赏方式,源自唐代教坊的“缠头”,专门打赏末等职业,比如歌舞伎,青楼之类的用布帛把财物包起来。让接受打赏的人顶在头上跪下来谢恩。 敏芝这一手,表示自己是专业的看客。这一下,老太太悟了,从身边一摸,吩咐道:“来人。”老太太的贴身侍女凑到她身边,老太太耳语了几句,侍女从腰间的荷包里挖了半天,很迅速地把挖出来的东西包在帕子里,走到上几步,一个抛物线,没打中女主角,落在台上,手绢铺开,一颗圆滚滚的大珍珠滚了出来。 敏芝一滴汗,老太太被自己刺激到了,这么大一颗珠子,怎么没给佟淑兰,反而做了赏钱呢?佟家的两位夫人见老太太出手这般阔绰,都不好意思藏着了,纷纷解囊,金子银子往台上扔。佟淑兰看到珍珠滚出来的时候脸上划过一丝惊愕,这么大的珠子,玛嬷带在身边,却不是给我的,而是赏了戏子,她老人家糊涂了吗? 其实老太太才不糊涂,刚才敏芝借用茶壶的事情将了老太太一军,她原本想的给孙女最好的嫁妆,最贵重的东西,原来只是想得简单了,孙女的身份只是小老婆,吃穿用度上却远远超过正妻,你想干嘛?想上位吗?有嫡福晋在,侧福晋这辈子别想上位了,别人不懂,赫舍里氏,你混了这么大把年纪了,你也不懂,吗? 你孙女为什么没有好日子过,就是她自己的小日子过得太好了,事事处处都想比嫡福晋好,却忘了身份上的尴尬,这就是佟家女儿的悲催,索家已经败落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