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章 安排 (第2/2页)
做完这些,老康才把目光放到了西北的战事上,胤祯入川,并没有改变葛尔丹侄子的意志,隐忍数十年的爆发,其破坏力何等惊人。而且他们个个都是蒙古莽汉出身,没有什么军纪可言,到处烧杀抢掠,欺男霸女,和原先盘踞的盗匪沆瀣一气,几乎不需要磨合,瞬间就能发挥强大的战斗力。 信郡王得了康熙的密旨,主张守而不攻,保存有生力量等待反扑。胤祯则不然,青年血性,他怎么能眼看着别人欺负到他头顶上,双方几次碰撞之后,双方各有伤亡,紧接着,可怕的事情如康熙预料的那样发生,胤祯手底下的那些降兵哗变了。 可怜胤祯到底都没弄明白,为什么自己供他们吃喝,帮他们训练,结果他们根本禁不住诱惑,被对方三下两下就糊弄过去了。川内的形势因此更加错综复杂,并且有不断恶化的趋势。开始有逃兵灾的人穿越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出现在内地。 康熙认为的最佳时机,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出现了。年羹尧离京上任四川总督,统一省兵力,胤祯和信郡王同为先锋将,辅佐新总督作战,康熙给了年羹尧四川一省的至高权力,赏穿黄马褂,赏镶八宝黄金佩刀一把。武装到牙齿。而且,康熙在这之前已经吩咐陕西驻军集结川陕边境,随侍准备进兵。这些人是康熙早年就开始筹备的武装力量。 搞定这些事,康熙再度带着孩子们躲进了畅春园。这次,他把太后也带去了,同时也带去了王贵人和陈贵人。这两人都是这几年的新宠,王贵人所生三子,十五阿哥成婚在即,十六阿哥劫后余生,最小的阿哥却在去年的时候殇了,年仅七岁。这次带上她也算是个安慰了。 太后把今年入选的绣女名册给康熙过目,康熙随手翻了一下,心里有数,御笔圈了几个人选:“这几个人留中,儿子另有用处,其他的或配与宗室子弟。”太后点点头,有意无意地拿起一叠纸:“哀家今日总觉得心神不定,时常夜不能寐,太医也瞧不出个所以然来,幸而有了这些经文,皇帝看看,这字,可有进步?” 康熙恍然,太后是提醒他,郭络罗氏还在家关着呢!只是,眼下老康并不想把她放出来,于是,老康笑了一下:“皇额娘,朕当初向您请示将郭络罗氏的处罚改为禁锢佛堂,有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让她在佛前为额娘祈福,额娘年纪大了,儿子政务繁忙,有恐无暇顾及……” 太后摆手:“哀家跟你提她,并不是要干涉你的决定。只是,你不要忘了答应哀家的事。”康熙点头:“儿子省的。” 时间到了十月,秋闱放榜近在眼前,康熙也很关注这次大比的成绩。胤礽做太子的时候,大比每次都能让江南怨声载道。这一次,胤礽下台了,康熙特别派了文渊阁大学士组成阅卷组,空降两江总督府,专门负责阅卷。 康熙关注这次科举还因为最近一直在苏州织造的秘折上出现的义门学子,号称江南书生的典范的义门,成绩又怎么样呢? 避暑回来,胤禩继续停职,他的心思,也飘到了江南,眼看就要放榜了,他当然也想知道义门的学子们能不能一鸣惊人呢?佛堂里的妻子,她一定也很想知道结果吧?她一直对义门非常关注,指导他们赈灾,指导他们学以致用,甚至给他们写学训,让柯安派军人到义门来锻炼书生们的体能和团队意识。 敏芝把义门学府当成了现代的全日制学府,从小学到大学一肩挑,毕竟金榜题名之后就要入仕为官做公务员的,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积累社会经验。现代十二年之后面临高考,考完了还能再深造,只要自己愿意,家里愿意,十几二十年完全靠别人养着。可是这些义门学子却不一样,他们的目标都是为国效力,敏芝好不掩饰地把义门的办学理念通过何焯告诉了每一位学子。 胤禩对敏芝的安排从来不加干涉,他的潜意识里,老婆做这些事,一定有她的用意,江南这盘棋,老婆看上去比他看得更透。唯一让他担心的是,他现在不在吏部了,即便这些孩子将来能够入选翰林院,他们的前途如何,完全不在他的掌控之内。 十月十五,终于迎来了放榜日,结果却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