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九章 (第1/2页)
张氏对于江的第一印象,同二房的朱长安初来时差不多。//78小说网无弹窗更新快//空气潮湿、道路狭窄。住得这样挤迫,东家打个喷嚏西家听得一清二楚,连院墙都只有一人多点高——这顶什么用? 等进了朱家的大门,张氏心中那种憋屈的感觉更重了。院也小,屋也矮,墙角砖缝里都生满了青苔,这和在京城的宅一比,差得远了。难为儿一直住在这样的地方。 张氏从京城来时,府试还没放榜。刚才管事已经告诉了她,朱慕贤考了个头名,这下可把张氏给乐得不轻。这可是头名啊!她的儿果然给她挣脸! 这样出众的儿,那些世交故旧家里可找不出一个儿来。那些孩,说起吃喝玩乐样样精通,一说起念书来,全都蔫了。 可儿越是出众,张氏就越是觉得儿受了委屈。 要不是他爷爷的事情连累了他,这孩该有多好的前程啊……那要来说亲的人家还不得挤破了大门? 门里头的婆迎出来,一面笑着万福请安,一面搬脚凳扶着张氏下车。张氏先在船上颠了这么些天,又在车上颠了一路,这一踩上实地,倒不大适应,身打了个晃才站稳。车里闷得很,她穿得又有些太厚——这样薄厚的衣裳在京城正合适,在这儿就显得不合宜。张氏本就中年发福,比一般人还怕热。脸上淌的汗把粉都冲掉了,内衫也都汗湿了,粘在身上,黏乎乎的很不舒服。 张氏抬起头,打量着宅的大门。 有个半大的男孩儿从巷那头跑过来,看着这边有人,停了下来往这边望。 “德林,该回家了。” 这个声音带着江南水乡特有的绵软,又有少女的清脆。 张氏转头看。一个梳三丫髻的姑娘正站在隔壁宅的门里头,穿着一件银霞色的衣裳,白绫的水波裙,她身后站着个穿着豆青衣裳的丫鬟。衬着乌的瓦白的墙和嫩绿的芭蕉,就象画里画一样。那个半大孩唤了声jiejie,又回头看了一眼张氏一行人,才转身进了门。 张氏进了门,先去给朱老太太请安。 徐mama迎了出来,笑容满面的说:“太太来啦,快进去吧。老太太可念叨了半天了。” 张氏有些勉强地朝她笑了笑。 对这个婆婆——张氏可不觉得她会真念叨自己。 虽然朱老太太算不得是个恶婆婆,可是张氏只要到了她面前,就觉得喘口气儿都不舒畅。她自打进了朱家的门,只有跟丈夫在外地任上的两年算是过了几年自己当家作主的痛快日,一回了京到了婆婆跟前,那就不得不夹起尾巴来做人了。一山不容二虎,不管是两只公的还是两只母的。一个家里,说话最顶用的掌权者也只有一个。张氏做惯了老大,再低眉俯首做老二,未免太不甘心。 况且。京里头不光有公婆,还有妯娌。老二家的从进门就一直跟着公婆过,这个人惯会讨好卖乖,还有老三家的,虽然老三短命,撇下个寡妇,孩又小,可是事儿也不少。 进了堂屋,张氏眯了下眼睛适应屋里比外头昏暗的光线,徐mama笑着引路。张氏进了东屋。 朱老太太的气色比在京城的时候还好,跟张氏婆媳两个人若放在一起比比,把张氏衬得愈发苍老。 张氏给朱老太太请安,朱老太太笑微微地说:“一路上辛苦了吧?我记得你早年晕船,这一路可难为你了。” 张氏忙谦虚,又表示未能一直在婆母身边服侍照料十分不孝。 “孝不孝的。也不在这点上。”坐下来上了茶,朱老太太问:“京里一切可好?” 张氏说:“京里……都好。我来的时候,大郎的媳妇又有身了,到今年秋天,您就又添曾孙了。” 朱老太太笑着说:“这是好事。只是你这一来,她那儿岂不是没人照应了?” “大郎的媳妇虽说年轻,也不是头一次生养了。我来的时候她还说,贤儿的婚事要紧,可惜她这个当嫂的身不方便来不了,还备了好些东西让我捎来呢。” “嗯。”朱老太太说:“虽然信上写了,可有些事儿信上说不清楚。你是当娘的,你是怎么个打算呢?” 朱老太太在这一点上很象她的丈夫——夫妻在一起过日久了,彼此的习惯脾性都会相互影响。朱老太太也不喜欢兜圈,既然两个人心里都在想着同一件事,倒不用揣着明白装糊涂,绕半天圈。 张氏低下头,握着手里的茶杯盖。朱老太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