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章进山 (第1/2页)
回到屋里面,素绢坐在火炉边的小凳子上发了好一会呆,来到这个陌生的时空快两个月了,因为是学历史的,对这个年代有一定的了解,她一直压抑着自己外出的欲望。60年代,老百姓是没有娱乐活动的,除了关系特别铁的,串门访友之类的活动是没有的,农村也是这样,外出碰上了聊一聊,串门是邻里之间的事,所以素绢的流言传到泥湾大队好几天王二嫂才知道。今天齐婆子闹了一通之后,有自保能力的素绢决定去小青山走走散散心,不然会憋疯的。 小青山位于泥湾大队的西边,之间还隔着四个大队,依次是东杨大队、西杨大队,和小青山山脚下的青山大队。走路过去要6个多小时,没错是走路,交通工具你是别想了,牛车属于生产大队,自行车要工业券才能购买,而农民自己是搞不来工业券的,交通基本靠走这句话在这里一点都不夸张。由于路远,进一次山最少要3天的时间,好在以前跟着王父王母进过一次山,倒也知道进山注意事项和晚上的落脚点。 冬季进山,保暖和食物是一个大问题,它不像夏天气温高、食物多。保暖素绢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多穿一些,到时再点一堆火,只要注意用火安全应该就没问题了,食物只能自己做。说做就做,素绢赶紧和面,和好后放到火炉上醒着,吃了午饭后把醒好的面烙成饼,找出王父采药的背篓、锄头,提醒自己明天走的时候带上烧水的铝壶和火石,没办法火柴供应紧张,对了还有那根长木棍,虽说没有蛇,但是能避免误入捕猎的陷阱。准备好东西后,下午的时光变得格外难熬。为了打发时间,素绢从医书上翻出贵重药材的图片,避免以后相见不相识。晚上,吃完晚饭后素绢就睡下了,打算明天起早赶路。 由于睡得早,第二天天还黑时,素绢就睡不着了,索性起来整理东西,还给自己做了一顿热腾腾的早饭。等到外面天蒙蒙亮的时候,她在自己的棉裤棉袄外面又套上王母的棉裤棉袄,嗯,除了有点臃肿其他的还算合适,把水壶、锄头、切好的大饼和一只碗放到背篓里,再把王父的大棉袄放进去,火石揣在裤兜里,拿起木棍,这才出门。根据记忆一路向西疾行,下午1点多的时候到了小青山的山脚下,这天天气正好,空中的太阳虽然没有散发热的,好歹也没有什么风,顺便找了一块地方拿出一块饼子填饱肚子,素绢继续进山,怕在山里迷路,就一路走一路做记号,顺便还捡了很多小石子,打算有机会试试身手。 由于要在山里呆两个晚上,素绢就直接走向远处的第二个落脚点,路上运气不错,碰见了三只兔子,可惜跑了两只,只打中一只。不过素绢也满足了,拎着自己今生打的第一只兔子,素绢抑郁的心情总算好了一些。之后一直到落脚点,再也没有碰到其他东西。 第二落脚点是有一个山洞,素绢观察到有人工开凿的痕迹,高3左右,深度能有7、8米,据王父说时抗战期间老百姓藏东西的地方,趁着天还亮着,她要赶紧准备东西过夜。先拔了大量的茅草准备晚上当床用,然后捡了足量的的柴火,顺便用锄头凿了几块冰放在水壶里带回来,再次感谢自己力气大,所有的活都不费什么力气。这时候天已经有点黑了,正好素绢也不准备出去了,从山洞外面搬了几块大小相仿的石头,然后在山洞最里面挖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坑,石头放在坑边上,一个简易灶就做好了。 小青山有土有石,所以山洞也有土有石,把灶点着烧上水之后,素绢开始琢磨晚上睡觉的问题,她在土地上用锄头挖了一个长1米6左右,宽50、深20的坑,在坑里点上一大堆火,真的是一大堆,铺满了整个坑,幸好她捡的柴够多。素绢打算坑里的柴烧完后,清理出明火,再撒上薄薄的一层土,然后再铺上厚厚的茅草当床用。 水开后,就着热水吃了饼当晚饭,没什么事了,素绢就坐在茅草上盯着火堆发呆。冬天的山林特别安静,除了外面北风的声音以外,只有柴火燃烧的噼啪声,在这陌生的时空、这片安静的山林里,素绢感到无比的安心,不禁想到了前世的生活:一直试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