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穹圣雄_第42章 打破纪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2章 打破纪录 (第2/2页)

多,谁知道在集训期间有没有玩什么猫腻。

      综合测评在十座体育馆共同开始,也就是吃饭的一会儿功夫,一些仪器和设备已经就位,场馆内设置了许多桌椅,一些特勤局派出的检测人员,以及战斗学院的武师、导师负责这次测评。

      采用的标准在柜内被称为“三规”制度,既李氏标准、吉尼斯标准,以及医学标准,统称为三规制度。

      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李氏”标准。自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李小龙名震世界之后,李小龙身前所创造的世界纪录,也就成了后来者顶礼膜拜的传奇。

      许多惊人记录,时至今日的近三百年后,都无人问津。因此世界各国纷纷将李小龙创造的记录,确立为李小龙标准,以此衡量一个武学员的水平。

      测试的第一项是“反应拳速”,测试比较简单,一台机器上有四个硅胶做成的拳套,然后以每秒不同速度出拳,最后看测试者在规定时间内被击中的次数。这种测试非常实用,尤其是成为生化战士之后,反应速度的剧增,可以轻易躲避高速的子弹。

      机器二字排开,共计五十台,一波一波的测试者或喜或优结束了这一项测试,其中马徳的测试成绩引起了现场不小的轰动:

      “什么,两分钟内竟然只被集中32次,我勒个天。”

      “不愧是市十佳选手,果然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马徳测试结果让许多学生咋舌不已,尤其是是肿男哥,脸拉的就和驴一样。

      “马徳,真不愧是我们学校的第一高手,真没看错你。”

      “是啊马哥,没想到速度又提升了。”

      校队除了雅砻之外,个个都是马徳死党,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自然少不了。不过一旁负责测试的导师脸色一沉:

      “喂苏杭理工大的,别高兴太早了,这种成绩没什么值得炫耀的,等达二十拳以下再庆祝吧!下一个。”

      导师的一句话无疑是泼了所有人一盆冷水:

      “二十拳!”

      “这不可能吧!”

      众人闻讯脸色一惊,马徳更是像吃了个下马威,颜面全无。

      “下一位,苏杭理工大的雅砻同学,做好测试准备。”

      雅砻径自上前进入测试室:

      “老师,可以开始了。”

      话音未落,负责测试的导师,眼神非同寻常再次确认一眼面前这个男生,然后就把机器上的一个档位,直接调高了一档,然后测试正式开始。

      呼呼呼……

      四个硅胶拳就像捣蒜泥一样,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如果只是一般等级的武学员,若是实力平平,别说是闪避,能够站着两分钟就已经很不错。

      但是测试室内的雅砻,就像一头灵活的豹子,面对飙升的拳速从容不迫,不时左右躲闪,前后跳窜,甚至还有功夫在狭窄的空间内连续多个前空翻、后筋斗,做出高难度的侧空翻。

      两分钟后,结果出来:

      “破…破纪录了!竟然是0失误!”

      导师瞠目结舌盯着电脑上刷新的成绩,同时联网数据先后进入十座体育馆,刷上大屏幕:

      “什么,第七档速零失误,这不可能吧!”

      “这个学生是谁,是我们学校哪个年级的,如此深藏不露!”

      所有导师第一反应就本校学员有人打破了校记录,随后紧接着出现的这个编号让所有人大失所望:

      “四号体育馆的?怎可能!”

      “4SHLGDX0010,哪个学校的编号?”

      一时间所有导师议论,纷纷心中不可思议。

      与此同时校长张铭烨,受到学院校长狄海波热情招待,同时在场的还有汪立山、何伟等人。

      “张校长,你们学校今年参赛的选手的水平比以往提高很多呀,不知道今年能不能杀入前百强。”

      “狄校长,我们苏杭理工大也不奢望前百强,能够杀入一千就不错,只要学生平平安安我这个当校长的就心满意足了。”

      品着茶,聊着最近国内各市的发展趋势,狄海波不禁感慨颇多。

      对面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势,战斗学院的压力和任务越来越重,在其他学校开设分部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像苏杭理工大,掌握着大量科研资源以及企业资金的一类重点大学,应该是重点发展单位。

      两位校长高谈阔论,汪立山也不失时机插上一句:

      “我说张校长,你们学校的雅砻最近没犯再事儿吧。”

      汪立山言道,心里是怪纳闷的,他总觉得雅砻这小子挺邪乎。

      “能有什么事,平淡的再也不能平淡的三好青年。”

      “你好事让那小子自个儿多当心,下课后别再外边瞎溜达。”

      汪立山的消息非常灵通,关于豹堂和快闪帮的情报,每天二十四小时他都盯着。最近发现豹堂的几个顶头大哥已经从麻山市回到了江南市,所以阿福哥的事情可能会有反复,汪立山也在留意着一举一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