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 雍州鼎归位 (第2/2页)
,于龙首原以南汉长安城东南选择新址,建造新城大兴城。 唐定都长安后,改隋大兴城为长安城,并进行了增修和扩建。唐太宗贞观八年,在原外郭城东北龙首原上营建大明宫。之后年间又不断修建城墙、城楼、兴庆宫等建筑。宫城完全与今长安市重合,皇宫与今长安市明城墙重合。唐代帝王陵,如昭陵、乾陵等则大部分在今咸阳市境内。而在唐代,唐十八陵全部在京兆府的辖县内,乾陵是京兆府奉天县。 五代时,后梁改京兆府为雍州,设大安府,后唐改大安府为京兆府。宋代置陕西路,后置永兴军路。赵匡胤统一华夏后,曾经有意迁都长安,最后由于部下反对,只得放弃。金国改永兴军路为京兆府路。 元初,长安城的范围依然沿用韩建“新城”,并使用京兆府的名称。至元九年,元世祖封其三子忙哥为安西王,镇守其地,建安西王府。至元十六年,遂该京兆府为安西路。后来由于发生安西王叛乱,安西国被撤。皇庆元年,又改安西路为奉元路。据李好文在中所绘,四面仅各一门,南门偏东,北门偏西,东西两门也不对称,城内建筑也无对称格局。市场集中在城内西北隅,有马市、羊市和秦川驿等。东北隅有太子府、城隍庙、察院等。马可波罗于至元十二年游历于此,写到:“城甚壮丽,为京兆国之都会……此城工商繁盛,产丝多,居人以制种种金锦丝绢……凡人生必需之物,城中皆有,价值甚贱。” 明代形成了今天长安的格局。明洪武二年三月,大将军徐达进兵奉元路,明朝政府即改奉元路为长安府。 长安的地貌特点,是南高北低,相差悬殊。秦岭山脉横亘南境,山脉主脊构成长安市境与陕南的分界,自西而东呈波浪式缓降。位于西南端周至县与太白县交界处的太白山,海拔三千七百六十七米。与秦岭遥相对应的则是从市境北端流过的渭河,流经境域的三分之二以上河段成为长安市与渭北的分界。渭河河床是长安市地势最低的轴线,入境处周至县江心滩海拔四百四十二米,到临潼县南弋村出境处河床海拔三百四十五米,与太白山相比,高差达三千四百二十二米。 “我找到了,”在岳栋等人充分的学习了一下长安的历史知识之后,中年人指着卫星地图上的一处山脉道,“根据秦岭龙脉的走向,和历朝历代皇城以及陵墓的分部,我可以初步推断出来,长安境内龙脉的中心点,也就是龙xue的位置就在这座山的附近。” 中年人所指的山就是位于长安西南端周至县与太白县交界处的太白山。 第三天的下午,岳栋等人带着雍州鼎来到了长安西南的太白山。 中年人拿出了一个罗盘,四处搜寻着。 “前辈,你不是说你不用罗盘这些工具的吗?”胖子一头黑线的跟在中年人的身后。 “我说的是当年没有,所以不用。现在有这些东西了,我又不傻,为什么不用。”中年人白了胖子一眼道。 “找到了。”围着太白山转了三个多小时之后,中年人忽然停在了一个很隐蔽的山洞面前,喊道,“就是这里,龙xue的位置就在这个山洞里,它的下方五百米处就是关中龙脉的节点。” “厉害啊,”岳栋等人佩服到,“前辈不愧是摸金一脉的祖师爷。”龙脉节点的龙xue和一般的龙xue,也就是俗称的‘风水宝地’并没有太大的差别。灵宝级别之下的罗盘根本分辨不出来两种龙xue的差距。这全凭的是中年人千年来的经验判断出来的。 “我们怎么办,难道要往下挖五百米把鼎埋下去吗。”李若琳看着山洞道,地下五百米的地方,即使他们是修行者,在没有现代工具的情况下,也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 “看我的吧。”岳栋走上前来,笑了一下。 他将雍州鼎从戒指中取出来,开始往鼎中注入自己的法力。随着法力的注入,电锅大小的青铜鼎开始慢慢的变大,上面的铜锈开始剥落。 最后,随着一阵耀眼的光芒,青铜鼎变成一个一人多高,需要五人合抱的大鼎,整个鼎变成了金黄色,鼎身上镌刻着雍州的山河以及雍州特产的各种动植物。 “去。”岳栋一拍鼎身,运起巫族的血脉神通,掌控着大地之力,让雍州鼎缓缓的沉入地下。 “喝。”岳栋头上冒出一层冷汗,脸色也变得极其苍白。随着一声大喝,岳栋猛地喷出了一口鲜血,同时胖子,太平公主,李若琳和中年人感到了地面一阵轻微的震动。 华夏九鼎,雍州鼎,归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