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巫术士_第二十章 隐藏在后的华山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章 隐藏在后的华山派 (第2/2页)

组成,把落雁峰之西的孝子峰也算在其内。这样一来,落雁峰最高居,松桧峰居东,孝子峰居西,整体象一把圈椅,三个峰顶恰似一尊面北而坐的巨人。明朝袁宏道在他的一书记述南峰形象说:“如人危坐而引双膝。”

    落雁峰名称的来由,传说是因为回归大雁常在这里落下歇息。峰顶最高处是华山极顶,登山人都以能攀绝顶而引以为豪。历代的人们往往在这里豪情大发,赋诗挥毫,不一而足,因此留给后世诗记述颇多。峰顶摩崖题刻更是琳琅满目,俯拾皆是。冯贽在他的记述唐诗人李白登南峰感叹说:“此山最高,呼吸之气想通帝座矣,恨不携谢眺惊人句来搔首问青天耳”。宋代名相寇准写下了“只有天在,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的脍炙人口的诗句。落雁峰周围还有许多景观,最高处有仰天池、黑龙潭,西南悬崖有安育真人龛、迎客松等。

    松桧峰稍低于落雁峰,而面积大于落雁峰。峰顶乔松巨桧参天蔽日,因而叫松桧峰。华阴名儒王宏撰称松桧峰是南峰之主。峰建有白帝祠,又名金天宫,是华山神金天少昊的主庙。因庙内主殿屋顶覆以铁瓦,也有称其铁瓦殿的。松桧峰周围许多景观,主要有八卦池、南天门、朝元洞、长空栈道、全真岩、避诏岩、鹰翅石、杨公亭等。

    南峰的松桧峰有一处著名的景点全真岩。全真岩为松桧峰顶向南悬空倾伸的一面巨大岩石。出南天栈道可到达岩下,岩腹间有贺老石室,是元代初年全真派道士贺志真开辟的修身之地。

    关于全真岩各类史志书籍记载颇多。载:“静室旁有岩,高数十丈,遥覆其室,并书‘全真岩’三字。”记述,全真岩三字每字大约七八尺高,镌刻在那样一个地方,除过能腾云驾雾的神仙,凡夫俗子肯定是办不到的。明书画大家王履的记述得列为形象:岩好像一个弯腰人的头部,远远遮盖住腹部的石室。倒坎岩顶端镌“全真岩”三字,并涂以红色。

    在全真岩所在之地的附近不到百米之处,有一片道教建筑,名为龙宵宫,这处道观在华山众多道观并不显眼,与华山著名的道观玉泉院、都龙庙、东道院、镇岳宫等相可以说是门庭冷落,即使是旅游旺季,也很少有人进入这处道观参观。而修行界的著名武修门派华山派的山门在这处不起眼的道观。

    华山派为全真七子之一广宁子郝大通所创,是全真道分裂时内部繁衍出七个支派之一,以使剑著称,由郝大通的弟子范圆曦、王志谨等进一步传播,成为原主要武林门派之一。

    历史关于华山派的记载在武修门派算是较多的。尤其是华山派的第十五代掌门,也是将华山派发扬光大的贝本恒。

    清陈铭珪卷七记载:贝本恒,字常吉,淮阳人。年十七,礼武当袁正遇为师,后师龙门派王常月受戒律。康熙乙亥贝本恒结茅武康之高池山。乾隆乙丑延主洞霄宫。

    贝本恒与全真龙门派的道士沈轻云友善,本恒有弟子李仁凝,号云峰,在沈轻云逝世后,“为封其龛,葬于大涤山之金筑坪”。

    记载了贝本恒的弟子李仁凝的事情:“月峰真人者,即世所称妙衷定命真人也,姓李名仁凝,皈依常吉真人为师。隐于云窝山房,好清静,修性炼命,备尝苦楚。性喜洁,最爱花木,精修三十年。”

    贝本恒乃华山派道士,又曾参学龙门派。他和弟子李仁凝在清康、雍、乾间活动于浙省德清、余杭一带。于此可见华山派的活动范围很大,可见其势力之大。

    此时的华山龙宵宫,道观后院,这里是禁止游客进入的。一些身穿道袍的人正在院忙活着自己的事情,或练功,或打扫,或搬运东西。

    这时,一个看去四十来岁的年道士走进了院内,一众道士都向他行礼问好,口称‘掌门’。他是这一代的华山派掌门,赵信泽,华山派的第二十代掌门。

    赵信泽对向他问好的弟子点头示意,绕过龙宵宫的大殿,沿着小路拐了几个弯,来到一座较偏僻,看去很有年头的小殿外。

    他站在门口,恭敬的施了一礼,“师祖,有消息了。”

    /html/book/39/39406/l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