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五十四:百万富翁 (第2/2页)
都没有,走错了N次路之后才找到高速。魏芳婷很憋屈的蜷缩在副驾驶上睡觉,低矮的车身让我们的坐姿都很难受。这车只适合装逼,如果跑长途的话不是一般的遭罪,cao控起来也很让我提心吊胆。看着她可爱的睡相,我又开始憧憬着未来,现在的威雪公司就如同汽车中的奇瑞,我想拥有一个法拉利级别的公司,尽管会很难驾驭,但是这就是我的梦想。 2006年就这么走了。2007年就这么来了。每一次跨年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伤感和一种说不出来的澎湃。 我连挪用公款再加上自己的老底再加上东拼西凑,勉强凑足了三百万给孙然。我自己都非常差异我胆子怎么这么大,说借就这么借出去了。孙然押给我的法拉利并没有按正常的抵押流程过户到我的名下,我自己都在为自己捏把汗。但是换个角度想想,他把自己的新跑车放在我手里也是对我的一种莫大的信任,人和人之间需要将心比心。事实证明我的眼光没错。几天后孙然这个股票天才成功的收尾,狠狠的赚了一大笔,把300万连本带利的还了390万给了我。这三百万的一进一出进一步的奠定了我和孙然坚固的友谊和合作伙伴的关系。 由于成功的帮助长青食用油项目组收购了部分长青食用油公司的股票,并且节省了很可观的一笔开支,加上在俊熙集团沈阳分公司的表现,李成熙在2007年元旦送给了我10万块的红包。李成熙这个守财奴第一次给我个人如此巨额的奖金,我心里很开心,不是因为钱,是我感觉我很成功的维持住了跟李成熙的关系。 新的一年刚刚开始,我个人就有了一百万现金入账。“百万富翁”其实也就是这么回事了。这个年代,一百万也干不了什么。你家楼下卖麻辣烫的阿姨家的房子的价值没准就得一百多万了。现在大街上奔驰S级轿车数不胜数,每辆车的背后都藏着一个可以用一百万买车的老板。这就是现实。 悲剧的是我的威雪公司旗下的两个公司:威雪物流和远程工业却没有任何起色。威雪物流公司有11辆货车,再加上有几个跟我们车队的散货司机,车队共有十七八辆货车。平时没什么固定的生意,只是一些小打小闹,勉强维持公司的运营以及我和陈君等人的开销。远程工业就不用说了,位于鞍山的小工厂纯粹就在烧钱,像样的业务一个都没有,这公司顶着“工业”两个大名,却没有任何工业业务。为了维持生计,陈君只能带着那班人做加工铝合金门窗之类的买卖糊口,就这样还每个月都赔钱。 我们的经济命脉,北行光盘产业,随着电脑和网络的越来越普及,每个月的收入都在减少。这生意由张啸天负责,我和陈君是大股东,但是张啸天每个月又把近一半的利润收入囊中,用假的销售数据给我和陈君分红。这点花花肠子当然瞒不了我和陈君,但是我俩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装作不知道。我俩不希望因为这点钱让朋友脸上挂不住。况且这摊子生意我和陈君基本上是吃干股了,不怎么参与经营,只是每个月派冬百合对账。不干活还每个月分钱,已经很知足了。以前我和陈君是北行这边下家的大哥,现在是张啸天是大哥了。我和陈君的老部下独撑一片天,我俩很欣慰。 更让我欣慰的是陈君,他现在已经完全适应了经营威雪公司旗下两家公司了,甚至可以说是游刃有余。这时候的我已经有了董事长和投资人的雏形了,陈君也成长的有了职业经理人和CEO的雏形了。 俊熙中国区总裁,董事会成员刘星刘总不断的给俊熙沈阳分公司穿小鞋。很久之前李成熙分析他说他们之间针对俊熙集团上市的问题有很大的分歧,李成熙认为他会利用林嘉玉的美资赶走李成熙,然后再用中国本土的VC进行cao作。李成熙觉得刘星不会跟林嘉玉长期合作。但是李成熙这次明显看走了眼。李成熙都下台两个多月了,我也没听到任何关于本土VC进场的消息。倒是刘星跟林嘉玉搅合的越来越近了。谁都知道,林嘉玉只是一个财大气粗的黄毛丫头,她背后的瑞奇凯莉才是一切的主谋策划者。林嘉玉收购俊熙集团也不是为了让俊熙集团上市赚钱,而是想进一步的收购李成熙旗下的世纪威龙投资公司。而世纪威龙投资公司持有世界五百强的世纪物产近一半的股份,这才是林嘉玉的真正目的。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我表面上都是林嘉玉的人,她收购俊熙集团的很多细节我都傻乎乎的搅合进去了。刘星是林嘉玉的一条狗,刘星打压我,一定是林嘉玉背后的瑞奇凯莉指示的。也许瑞奇凯莉发现了我跟李成熙之间的眉来眼去,也许一开始她就提防着什么。我替李成熙谈下的收购长青食用油公司的案子不可能瞒得过瑞奇凯莉。 俊熙集团沈阳分公司是独立核算的子公司,我是一把手,我觉得我越来越做不下去了,本来业务就不算好,上头的直属领导刘星还虎视眈眈的一直想换掉我。 我一直记得李成熙走之前告诉我的话:首先要坐稳这个位置。但是我觉得我一个18岁的小屁孩想撑下去实在太难了。刚当上一把手的时候,我为了解决公司的资金链断裂问题,卖掉了属于公司的宝马和一堆奇珍异宝。这为日后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