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商路_七十:上市前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七十:上市前夕 (第1/2页)

    七十:上市前夕

    李成熙从2005年起就开始搞“SNT”培训计划,旨在培养公司的人才。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这三个字母是什么意思。每年李成熙都会挑选一些好苗子参加培训,然后考核,通常会聘用考核成绩突出的那么两三个人当公司的主管。

    这个培训班一直由周海浪兼职负责,培训班的讲师都是李成熙高薪从各大名校聘来的名师。我一直没机会参加这个培训班,因为我的年龄和管理公司的资质不符合培训班的要求。李成熙说有一定的公司管理的基础之后才能消化得了这个培训班的课程。看来他觉得我的管理经验积累的差不多了,我就这么登上了新一期SNT培训计划的受训人名单。

    不知道我运气是好是坏,去年李成熙入狱之后对俊熙集团虽然影响不算大,但是对世纪威龙影响可就深远了,公司上下一片惶恐,留不住人了。世纪威龙公司下属的SNT培训项目组的讲师们几乎都走了,这个培训班也几乎解散了。李成熙又是一个执拗的人,他认定自己的公司每年都必须得有新鲜的优秀人才加盟,他下令这个培训计划必须继续下去。所以世纪威龙公司匆匆的开始选择受训人,但是在时间紧迫又缺少预算的情况下,想重新招募一批优秀的讲师的困难特别大。所以培训责任人周海浪只好先把我们这批11位受训人送进了复旦大学EMBA培训班。

    坏的是,培训班大大缩水,学习收获肯定不如前几期。好的是,正因为缩水了,我才更容易脱颖而出。要是都是一帮尖子一起学习,那我就太难出头了。

    在缩水的大学总裁班里也学不到什么真材实料。

    我们这批人跟其他的EMBA学员还不太一样,周海浪特意给我们安排加量。我们每周两天的课程,小班授课,很多的课程是和学校的MBA学生一起上课。培训周期长达七个月。考核内容也和真正的MBA学员差不多。

    过完2009年的春节,简单的休养生息的几天,然后我登上了沈阳到上海的动车。那时候还没有高铁,坐火车需要14小时,但是费用要比飞机低一大截。考虑到未来大半年每周都要来上海两天,我还是决定坐火车。在春运期间抢到火车票像是从狗嘴里抢骨头一样困难,还要忍受人山人海密密麻麻的人群。所以做什么生意都不如开铁路,大把大把的赚钱,服务态度还像阶级敌人似的。

    好久未见的周海浪还是那个损样,他和他老婆秦学文好好请我喝了一顿酒喝到半夜。第二天我和周海浪同时顶着一双熊猫眼到复旦大学报到。周海浪是培训负责人,这几个月他是我的领导。他拍拍我肩膀说:“兄弟,好好学习吧。虽然你现在干的不错,但是如果没有经过这个培训班的淬火,李成熙总会觉得你差点什么。拿下考核第一名,你在李成熙面前份量会更重。”

    我大大咧咧的说:“那必须的!”然后我在一堆学员中看到了孙然。

    “你个天然呆怎么也来了?”

    孙然瞪我一眼,说:“我就猜到这培训班里肯定有你,你却猜不到这培训班里有我。”

    孙然自然是李成熙送来的,但是孙然也表示的很明确,他只是来学习来了,尽管他非常感激李成熙给他一个重新做股票的机会,但是他是不会接受李成熙的收编的,他是一个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人,虽然他的股票投资基金已经被李成熙买下51%了。

    我以19岁的年龄成为了培训班最小的学员,也是培训班里最接近李成熙核心的人。同学们大多都还是在想办法从李成熙这里混个一官半职的阶段,而我已经替李成熙经营一个集团了,这让很多同学都羡慕不已。我的头衔是俊熙集团总裁,远程工业董事长。

    在培训班的第一天,我就成了班里的焦点。

    27岁的孙然是第二小的学员,头衔是北京斯金证券投资基金董事长。剩下的基本都是30左右的精兵悍将。我不遗余力的和同学们交换名片,结实新朋友,搞社交,孙然对此很不屑。他这个宅男是班级里最冷的一个人,不但自己很冷,还问我干嘛搭理那些同学,那都是竞争对手。我想的倒没有那么多,什么对手不对手的,我是个老好人,我只想多认识几个朋友,没准能多卖出去点我的钢材呢。

    培训班和大学课程差不多,白发苍苍的教授在上面讲课,我和孙然坐在一起溜号。据说这个教授开的公司年利润五六亿,自己给自己退休之后就来到复旦大学当教授,孜孜不倦的教育我们这些后辈如何去经商。可是我好像连这个老头姓什么都没记住。口口声声说是来学习的孙然在课堂上开始大睡,他上学时候也是个活跃分子,在这种氛围下他不由自主的就这么犯困了,这会已经打呼噜了。我多少还在教材上留下一些笔记,孙然只留下一堆口水。

    我自己也很无聊,我也不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