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色柳大人的番外:春花秋实之落叶 (第1/2页)
春花秋实之落叶(三色柳大人,嘻嘻,是《半路情缘》的作者哦,那本书很好看的) 李五儿十四的时候,做木匠活的爹爹做主给她定了门亲。 五儿亲娘早丧,为度日更是将早丧的亲娘留下的些许妆点卖得一干二净的。有那势利眼的人家知道李木匠家穷无力置办女儿的嫁妆,即使感叹五儿温柔贤惠也不着媒人去说。李木匠眼见女儿大了却没有正经人家来陪,愁了又愁。有族中好事的婶娘可怜五儿无母教养如今又婚事艰难才说了,李木匠不若出去做活的时候自行探访相宜的人家,然后再托长辈去说。 李木匠挑着木匠行头走村串户的,也识得几个人家。他细心看了,邻县有个姓王的教书先生,只得一个独子,家里穷些,也无力置办儿子的婚事。他又细心打听了王家为人,那教书先生除了穷点,为人还算豁达,只那儿子因早当了家,有些抠门。李木匠想,这样的家庭,儿子不抠门些,也无法过得,自己思量了几回,觉得是门好亲事,回去就给那婶娘说了。 婶娘自己贴钱着媒人去说合,这一下两家可真是看对了眼睛,都满意得不得了,早早地就定了婚事,说定开年五月草长莺飞之时就来接。 五儿做完家事就坐在家门口的小河岸边想,不知那未曾见面的夫君可是良配? 她虽穷,衣服也不鲜艳,但是胜在年轻鲜嫩,一头乌油油的头发披在脑袋后面,远远看去趁着河边的绿树红花倒也是个美景。有那好事之人就取笑了,五儿姑娘,难不成等你做了王家的娘子也这般抛头露面地在外面思春?五儿羞得自个回家,那婶娘就来说了,因五儿从小无娘教养,她便在这个把月中教导五儿为人媳为人妻的道理。五儿含羞听婶娘说了,婶娘又把与她几个朴素的银簪子,说是私房,让五儿偷偷收好,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拿出来使。 “女人家若生在那富豪家庭,兄弟繁多,自然有父兄做主婚姻,嫁妆头面整齐,也不会叫婆家小看;可若生在穷困之家,又无父亲兄弟撑腰,今后的生活就全靠自个儿做主的!与你这些物件儿也是怕你今后无路可走时,有点东西防身,别失了女人的体统!” 五儿只觉得婶娘这番话大有深意,可是究竟有何意思却又不得而知的。李木匠因解决了女儿的婚事,肩头上的担子轻了几分儿,得了几个钱就去吃酒,完全不知与女儿做几个箱笼当嫁妆。婶娘实在看不过眼,着自己的丈夫去说了木匠,木匠这才忙慌慌找了些许不堪大用的木头胡乱做了几个箱子柜子,待到王家迎亲的队伍到了李家门外时,木匠还在给家具上漆。 那几个还散发着油漆味儿的箱笼被人抬着走在路上,路边看新娘子的人家指指点点说笑不已的。五儿坐在轿子里,轻易不敢揭开红布盖头,但听得抬轿子的人与路边的人说自家老爹不晓事,不知置办茶水与接亲的人吃,也不曾有赏钱,待看得这几个箱笼才知道原来是个穷酸鬼。 五儿自小长在乡村,兄弟姐妹少,何曾听过这等刻薄的话,坐在轿子里就呜呜地哭开了去。等到了王家,在床边干坐了半日,才有人进屋。 五儿娇羞,想知道自己终身靠的是哪般人物。待揭了盖头,五儿只见一个中等身高着红衣的后生站在屋子中央,面上有些不耐之色,也不看五儿,只道:“过来行礼吃酒完婚!” 五儿羞答答与夫君吃酒行礼,然后共赴巫山yunyu。五儿躺在床上不敢动弹,只听凭夫君任意而为,皱眉忍受了半夜才昏昏睡去。 天还未亮五儿便被相公用脚踢醒,说是该起来做饭敬茶了。五儿勉强起身,拖了酸痛的腿脚出了卧房,这才好好打量自家的屋子。简单的一个小院子,正对大门一排房舍分成四间,东头是公公的房间,西头是小夫妻的房间,中间是堂屋和会客的地方。一溜小小的耳放做了厨房,后面更有一个猪舍,几头肥猪在圈里哼哼。 五儿进厨房揭开米罐子看了,半罐糙米,五儿皱眉头,她家虽穷,但爹爹是个大方人,有钱便买精米白面的,偶尔还有些rou菜,何曾吃过糙米?她又翻了翻其余的罐子,这才找出一升藏在最里面的精米来,量了一盒,洗净了在柴锅里熬粥儿。 饭做好后,五儿回房换了干净衣裳,羞怯地招呼夫君起床吃饭并给公公敬茶。夫君眉眼间有些欢喜气儿,夸奖五儿贤惠懂事。五儿得了夸奖欢欢喜喜将饭食搬上桌,又找了新茶来泡。相公一走进饭厅,那眼睛就盯在白生生的一盆粥上,瞬间变了脸色,喝道:“谁让你做白米粥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