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二二0章 婚事风波(下) (第2/2页)
成婚,以皇帝不多的耐心,能催了八年也不曾随便赐婚,可见他在皇帝心目的位置。 沐天恩不插足皇间的斗争,何不跟长乐侯结盟?要知道,想要只忠心皇帝,不容易。皇们都成年开牙建府,有了自己的势力。你不听话,乖乖的效忠,首先就遭到打击!哪一边的皇拉拢都不顺服,结果是所有的皇都针对你! 想要始终中立,唯有保持超然的地位。沐天恩是名门之后,王銮简在帝心。两者结合,才能面对皇们的暴风骤雨,如泰山般安然不动。 因此,沐天恩私心里是想要答应的。他让杜氏问问外甥女的看 杜氏也打听了王銮的为人,细细的在媒人上门后的当晚,跟俞清瑶说了。摊开一副水墨人物画,笑着道, “这是他的自画像。模样只有比画中更俊的,当然,比起威远候世还差了少许。你舅父与我早就打听了,他得封‘长乐,侯后,府上虽然养着几个吹拉弹唱的家妓,但是为了朋友见的应酬往来,平日里并不宿在府中。” 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因为打探来的消息都是好的。父母双亡——没有婆媳矛盾,嫁过去直接当家;没有兄弟,意味着没有妯娌掣肘;两个小姑,一个已经嫁了,另一个才七八岁,养来不了几年就嫁了!家里人口简单,可名下的财产十分富足。因为皇帝的宠爱,每年都得上上的赏赐。 王銮诗词上的造诣很深,书法绘画上也是不俗,应该跟俞清瑶……谈得来吧?他不牵涉朝中大事,跟各皇保持友好、梳理的关系,从没逾距之事。将来新帝登位,也未必容不下他。 综合种种条件来看,王銮确实不错,俞清瑶百般推诿,又说不出原因来,简直让人不可理喻。 杜氏离开后,胡嬷嬷不解,但她还忍着,没有直接问出来。反倒是顺娘快人快语,“姑娘,那位长乐侯……老奴曾经远远的看了一眼,却是个人物。便是你父亲在,怕也是会点头答应的。何苦一意孤行的推辞?不嫁表少爷,这么好的人也错过了,太可惜了。” 胡嬷嬷斜睨了顺娘一眼,沉下脸道,“什么‘你父亲在,,说的这是什么话!姑娘敬着你是有年纪的嬷嬷,事事倚重,越发惯得你不知所谓了!” 顺娘这两年来打理俞清瑶的身边事务,干的事情比胡嬷嬷多了几倍,偏还被压了一头,所以很不忿。 犟着脖,“我不过是一时口快,说错了话!但话糙理不糙,现在说的是姑娘终身大事!枝微末节,能跟姑娘的终身大事相比吗?胡jiejie你想挑我的理,随时都可,能不能在节骨眼上消停消停?先劝好了姑娘再说其他?” 胡嬷嬷被气得一噎。 顺娘得意的嘴角一勾,转头看俞清瑶的脸色时,立刻低下头来,诚恳道,“老奴知道以前做事不够厚道。但跟了姑娘,就是姑娘的人了,自然事事为姑娘打算。那位长乐侯,当真是难得一遇的良人啊!说句不该说的,姑娘表哥……虽然跟姑娘青梅竹马,有表兄妹的情分,但他为人处事,透着一股天真烂漫,未必有长乐侯可靠。再者,舅老爷、舅夫人现在疼爱姑娘,将来真做了儿媳妇,会因疼爱姑娘,拦着表少爷,不让他纳妾养婢吗?要知道,长乐侯当年几次拒绝当今陛下的赐婚,明言此生‘绝不纳妾,!” “啊!”胡嬷嬷听了,放下跟顺娘的纠纷,也期待的望着俞清瑶,盼望她回心转意。 哪知道听了这许多,俞清瑶眉宇间的一抹忧色仍旧没改变,拒绝道,“我……不能嫁他。” “为什么啊,姑娘好歹给个理由吧?是人家诚意不够?还是其他 理由,当然有理由。可惜是绝对说不出口的。 王銮作为京城七君之一,前世的俞清瑶也曾关注一二,听来的消息大致跟舅母、顺娘说的差不多。然而,她们都不知道的是,王銮的的确确是君,娶妻后只守着娇妻过日,任凭外界风风雨雨——直到妻怀孕难产,一尸两命! 从那后,王銮一蹶不振,最后还出了家,做了僧人。 俞清瑶前世就羡慕那位长乐侯夫人,能得丈夫的真心疼爱,一生一世,简直跟戏文里唱的!不过,那时她是期待自己也能遇到,今生呢?她可以心安理得的,夺走真正的长乐侯夫人的位置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