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四章,朝花(六) (第2/5页)
? 手握大权的人自古就没有几个是不阴险的。 淮王笑道:“好,明天安排几个妥当人送你去。如果见到了王爷,你要知礼。”淮王想想肚里就乐,淮阳不过不服气,还想了能见到王爷去。 不管见到见不到,淮王想想都趁自己的心,淮阳一去,要么是美人儿更心急她不出嫁,如果能见到南平王就更好了,我正好可以看一看南平王见了淮阳会不会有几分后悔退亲事。 送走了淮王,香夭是觉得大可不必了,对淮阳郡主道:“南平王妃现在要风有风,要雨有雨,何必再去看她,她还能少了人去看她?”真的是去谢媒人,也要等到成亲后,过得好再谢她。 淮阳郡主轻轻一笑,对香夭道:“你看我,能出去走动的地方都不多。只有去看南平王妃,堂兄还是欣然的。权当去逛逛。再说听说王妃上殿理事,一定是好手段,我去学一学,以后当家好主馈。” 说完了站起来,走到镜台前,打开了首饰盒子,拿出一个珍珠累丝金凤来,笑道:“明天我就戴这个去。” 香夭答应了一声,忙跟了道:“那一件新的茜裙,还没有穿过。明儿收拾了,去拜王妃那一天就穿那个吧。” 那个珍珠累丝金凤,也是南平王以前下的聘礼之一。 既然是打算去了,香夭也快手快脚的把衣服首饰都收拾出来,拿起了一件衣服,又笑了一下,这件衣服的料子也是南平王送来的聘礼中的。 如果是冲了穿与戴,香夭有时候想了,嫁给南平王,倒是也不错,香夭与淮王一样,都对淮阳郡主颇为自负。 有时候听了南平王妃上殿去理事,香夭就会笑一笑,如果是我们郡主嫁了过去,哪里还有南平王妃上殿去理事的份。 淮阳郡主才名远播,就是平时与淮王门下的清客们隔帘谈论了,那些男人们也是佩服的。所以淮王一心里要给南平王,总要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不然不是珍珠落在泥浆里,分不出哪是石子哪是珍珠。 可是这位才名远播的人,在自己的亲事上,却是一切全凭了淮王把度了,没有一点儿反抗的余地。 朱宣坐在书房里,正在笑得不行。身旁坐了妙姐儿,不时就问一句:“我出的那个主意如何?什么时候做去,让我也看一看晋王的脸色。” 至少表哥当时是脸色发白。 朱宣对妙姐儿道:“这种胡闹的主意也能用吗?弟妹来了,你不去陪陪她。”朱宣一想了妙姐儿的馊主意,就想笑,偏还跟在了身后问个不停。 沈玉妙手握了碧玉团扇轻轻摇动,笑道:“她说自己在园子里转最好,再说这天白天还是热,我懒得动,自己家里人又不是客人。” 朱宣道:“那就出去玩一会儿吧,让表哥清静一下。”沈玉妙不走,还是举荐了自己,笑道:“我的主意如何,用还是不用,不用真可惜,难道表哥要留着她。。。。。。” “表哥留着她做什么呢?”朱宣也不吃妙姐儿这句话,看了歪了头冲了自己笑的妙姐儿道:“你无事就要生事情出来。出去玩会儿吧,去看看孩子们。” 沈玉妙还是不动,笑道:“我已经看过了,毅将军在睡觉呢。睿儿和小舅舅三天里生分了两次,不用人劝自己又好了。我这一会儿啊,只想陪了表哥,偏表哥总是撵我走。” 朱宣道:“陪表哥很好,安生坐着,不然去写写你的字去。现在越发的娇懒了,就是淘气越来越长进。” 听了妙姐儿还是笑盈盈的:“以后没有了衣服,还怎么长进去?”朱宣哼了一声:“衣服你想着就可以了。”天天就是衣服,哪一天要提几遍。 看看妙姐儿身上又是一件新衣服,水绿色的罗衫,看了人象水里的一朵荷花。朱宣看了,就这么穿最好。还想着小子衣服。 沈玉妙正在胡搅蛮缠的时候,朱禄进来:“沈家四姨娘的兄弟张堂来了,说是王妃让他去河工办事,他先来拜见王妃。” 朱宣说了一句:“让管事的见见好了,领他去河工上去就是了。”什么人都来见妙姐儿。朱禄正要出去,沈玉妙又加了一句:“河工上晚上风大,我说了给舅舅们送件厚衣服去,再加一件衣服给张堂,让他一并带去,再把给舅舅们备的菜也带了去。也给张堂一份。” 朱禄答应了出去了,沈玉妙继续坐在朱宣身边跟他磨衣服,问他打算如何招待晋王,朱宣取了一张白纸用玉石镇纸压了,又从笔山上取下来一支笔向砚台里沾了墨,递到了妙姐儿手里:“写你的字,话少一些。” 沈玉妙接了笔,乖乖坐在他身边写自己的字,中间或是扛了笔支了肘看了朱宣,朱宣就哼一声了:“不许说话。” 沈玉妙一边写自己的字,一面想了自己绝妙无双的主意,偏偏表哥不说同意,真是无趣。 张堂一心里奔了来,想见一见王妃再去河工上,不想没有见到,不过也觉得满意了。 一个看起来体面的管事的见了他,安排张堂吃了饭,带了两匹马,陪了张堂到河工上来。 河工上离城里几十里路,张堂天天游手好闲的人,一下子在马上颠了这么久,又骑得快,下了马时,觉得骨头架子都要散了。 还要扛了给蒋家舅老爷们带的东西,张堂是吃力的拿了一半的东西见了蒋家舅老爷。蒋家长公子蒋伯涵已经跟弟弟蒋仲涵商议过了,让张堂先跟着跑几天,看他合适做什么。 手不能提,肩不能担的张堂先忙活了一个下午,看得蒋家兄弟只是摇头,这是个以前不做事的人。 再看看张堂也是在咬了牙挺过来,不拿强拿,不动强动的样子,两位正牌舅老爷看了这位偏房的舅老爷又打量了一下,先说了一句:“先去灶上吃饭去吧。” 就唤了一个人带了张堂去灶上吃饭去。 张堂实在是累得不行了,河工上都说夜里冷,风大,张堂自己也带了不少夹衣服来,不仅仅是单衣。可是一个下午在河工上来回帮了传话,日头底下风又吹又晒,浑身上下一身汗接着一身汗往外冒,一身衣服好象是腌了许久的霉干菜,自己闻了都是扑鼻子的汗酸味。 平时游手好闲的张堂自己也受不了这股子味,再就了这股子味去吃饭,又累又是汗的张堂自己也吃不下去。 他随了带路的人出来了,对他陪了笑脸:“大哥,帮个忙,小弟初来乍到的,没有想到这里这么热,我得先回去洗一洗,才能有精神吃饭去。” 带路的差役叫王五,看了他说话客气,又是两位蒋舅爷让自己送去的人,而且见了舅老爷对张堂也客气着,因为不知道他是什么来头,就笑道:“张爷不用这么客气,小的叫王五,您以后叫我王五就行了。您要洗澡,我带你先回住的地方去,让人送了热水来,井正好在门口,您可以好好洗一洗。” 张堂大喜,没有想到第一天就遇到了这个知情识趣的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