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四十章,治家(二) (第2/5页)
,朱宣既然不在,妙姐儿不得不自己走一趟去看一看。 街上是春光明媚,劳作的人脸上都象是有笑容,有谁知道这样一件阴暗的事情被翻出来,如果泄露出去,只怕会引起很大的恐慌。 半个时辰后,吴大人陪着王妃来到大狱里,一进门这就不是一个让人舒服的地方。院子里也有花木,可是知道这是大狱后,还是觉得有几分阴森森的。 一连开了几道锁,吴大人一旁陪着越往里走,就听到有一些隐约的声音,再走近些以后,才听到那声音其实是刑讯的声音和犯人发出的惨叫声。 妙姐儿的脸色一下子白了,只说来看一看这犯人,到了这里才想起来指不定是个什么样子。她脚步慢下来,身边的吴大人此时道:“王妃请。” 走到这里真是不得不进去,再往前走,声音更真切,皮鞭打在rou上的声音和逼供有如地狱的声音:“快招!” 一颗大大的头出现在一侧房门口,铁将军也迎出来了,没有想到来的是王妃,还是有几分诧异,房里血腥气血人血鞭子,王妃能看这个? 妙姐儿异常顽强地挺住了,面上一派泰然走进去,感觉自己象是什么勇士一样,目不斜视只是不往两边看就是,只是这血腥气太冲鼻子,无法把鼻子也捂起来。 再从大狱里走出来时,身后是吴大人铁将军恭送的声音:“慢走。”妙姐儿到此时是明白两件事情,第一件那供词十有八九是真的;第二件就是刑讯人真的不好看。 骑到马上走过拐角,妙姐儿才深深地吸一口气,这空气中带着大街上的人气儿,一旁酒楼的菜香气儿,甚至还可以闻到一间打铁铺子里的炉火气儿,怎么闻都比刚才那血腥气儿要好闻的多。 以前自己只会在山青水秀之处才会觉得空气好,现在想一想,最好闻的其实就是街上热闹繁华的太平光景气儿。 既然已经出来了,妙姐儿也不急着回去,对朱禄道:“出城去走一走。”表哥这几天里倒出去看过好几次,田里的青苗气儿一定也是好闻的多。 一出城就快马奔驰,朱禄跟在一侧还是提醒一句:“请王妃慢一点儿才是。”妙姐儿打马如飞从官道上一直驰到一处田头这才放慢马速,坐在马上兴致勃勃看着田里齐刷刷的青苗。 这个时候已经是快近傍晚的时候,算一下时间回去也赶得急关城门的时间,索性就站在这里多看一会儿。 农人们还在田里躬身劳作的身影,甚至还有鸡飞鸭叫的声音,远处放牛童吹着横笛,这样的空气最最好闻。 妙姐儿田头上站定一会儿,和一个放牛归来好奇的放牛童说上了话。看着他只是好奇的看着自己和白马,妙姐儿笑问他:“几岁了,怎么不去学里倒来放牛?” “俺有八岁了,俺哥去上学,俺是女孩所以不去。”这个扎着双丫角的放牛童原来却是一个女孩子。 妙姐儿听她童稚幼语甚是动听,当下笑了:“女孩子就不能上学去吗?”看着放牛童懵懂的眼神,妙姐儿回身对朱禄道:“赏他。” 朱禄笑嘻嘻从怀里取出一两碎银子递给放牛童,这才随着王妃一起往城里回来。 暮色西沉的时候,妙姐儿回到王府门前,先问一声门上的人:“王爷回来没有,”门上的人回答:“还没有回来。” 仍是一心兴头的妙姐儿回到自己房里,毅将军先从厢房里迎出来:“母亲哪里去了,我等着母亲吃晚饭呢。” “啊,让你久等了。”妙姐儿看着儿子的小脸怎么看怎么喜欢,再看一看廊下,石姨娘和易姨娘也迎出来,这是侍候自己用饭来的。 石姨娘是听说易姨娘受了王妃的训斥,只是不知道是什么事情,所以自那天开始,两位姨娘晨昏定省,一次不少,决定不让王妃有挑眼的地方。 如音瑞雪一起迎出来,接王妃进房里来才回话:“王爷让朱寿回来取衣服,说晚上不回来,如果回来得晚就在书房里睡了。” 听完以后妙姐儿也是淡淡的,只是为了顶了表哥的话,这一次就这样有计较的意思了,先不管他,和毅将军吃过饭,问儿子功课最是重要。 又过了两天,妙姐儿才和来访的薛夫人闲闲的说起自己发落易姨娘的事情,薛夫人听完了居然没有表示惊奇,反而表示理解。 薛夫人对妙姐儿道:“就是我也想这样子呢,我自己看着挑的两个姨娘,先是觉得好,现在可能是看出来我让她们生儿子的意思,就一里一里地都上来了。” 这个并不奇怪,妙姐儿含笑,手里抱着薛夫人送自己的猫,难得今天这样一个闲空,薛夫人又正好来访,两个人此时并没有坐在房里,而是在园子里一处轩亭下坐下来,身边放着茶水点心正在说知心话。 “就是尹夫人也跑来问我,你也管家,现在她大了,尹将军也让她管家,天天和家里的那一个姨娘吵个不休,我让她不要吵,她并不肯听人的话,或许你对她说一说她会听。”薛夫人觉得头疼,她不是惯和人吵架的人,一听人说吵架头就先疼起来。 树下有几声鸟叫啁啁,妙姐儿失笑起来道:“我也是个丢三落四的人,只是要看尹将军是什么意思罢了。”想一想自己,妙姐儿想到这几天里自己心理上也是顶着朱宣的冷落,还在理家务。 唯一觉得高兴的是,表哥早出晚归,并没有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往姨娘房里去,做为自己为这件事情的高兴,不会又引人非议吧。 比如会说在京里拿夫人们没有办法,只是和姨娘计较,至少有人要说,那是她自己的看法,至于妙姐儿心底里还是为这件事情高兴一下的。 几年都没有进姨娘房里,如果只为这一件事情去了,王府里上下不知道要怎么看待自己才是。当然有那么一种人,说别人时就用放大镜看,一到她自己时就有诸般理由,其实人人都是如此,事不关已都觉得轻松好说,一到自己,就理由多多,这世上理解别人的人本来就不多。 所以大家才会有争执有纠纷。真的是有人觉得沈玉妙,你诸般不好,她看不到她自己的缺点,也只能由她说去。 风儿悠悠吹拂过来,薛夫人是从来觉得妙姐儿在就诸般都好的人,此时在这风中更是觉得心旷神怡,用手推一推手腕上一串八宝金钏,对妙姐儿道:“尹将军当然是向着她,可是家里天天闹来闹去的,那可怎么好。 再说尹夫人小小年纪太过波辣些,有时候我对她说,就是生过气也要对尹将军和气一些,她却反过来说我, 说那样和气听话,低声下气的倒象是姨娘的格局。”薛夫人掩口而笑,继续对妙姐儿道:“说一些和气地话,将军说话是对的听一下,她觉得象是姨娘的格局。” 眼望着绿油油竹林里的新笋,妙姐儿也失笑道:“这一点糊涂的地方,不用管她,她一定要觉得自己板着脸,让别人都听她的都是当正妻的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