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幸福生活_第五百六十八章,温情(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六十八章,温情(三) (第2/5页)

夫人越听这件事情只象是朱宣自己的主意,妙姐儿是知道还是不知道呢?唇边有过一丝笑容,太夫人这才对管家庙的人道:“既然搬了就先在那里住着吧,等王爷宫中回来,我问过再说。”

    族长夫妻和管家庙的人又把王爷的体面说了一回,族长夫妻对太夫人说要见一见沈王妃,太夫人听完想一想道:“我看不必,还是等我弄明白了再说。”这件事情是怎么出来的呢?太夫人也觉得其中一定是有隐情。

    这样说过话,方氏和申氏才走进来,给太夫人请过安,外面有人回话:“王爷王妃回府了。”朱宣和妙姐儿都是衣冠装,携手并肩走进来,太夫人怎么看是怎么高兴的样子,不象是有什么事情发生。

    对太夫人行过礼,朱宣面带微笑对母亲道:“皇上说这仗打的好,封了闵儿为振威校尉,我回年纪小,在宫里已经替闵儿谢过皇上的恩典。”

    太夫人一听就先笑起来,让人道:“快去请老侯爷去,有一位毅将军,又来一位闵校尉。”方氏不由自主地在申氏怀里抱着的朱学身上看一眼,申氏不能不微皱着眉看一下方氏,二嫂平时也不错,就是这样的时候不好。

    这个时候看我们一眼,是在说我们以后是什么吧。朱学长大以后不用问了,也是跟朱明朱辉一样,是在世子后面当跟班儿,就象是朱明朱辉跟在王爷身后一样。

    方氏这样的一眼,让申氏很是不舒服,决心从小儿就好好教导朱学,至少要高中的比朱辉要高中才行。再说取的这个名字申氏也不满意,老侯爷取这个名字是:学而时习之的意思。也是有盼着朱学是高中的含意。

    可是不认识字的人听起来是什么意思?朱学?跟着谁学才是。昨天王爷对着自己的孩子们摆规矩,毅将军顶了哥哥一句,让王爷听到立即就教训。这样的世家里,做弟弟的怕哥哥是应当的,怎么想朱学以后是只能跟在几个哥哥身后了。

    申氏有孩子的欢喜,被方氏这一眼扫得干干净净,只能自己安慰自己一下,在我们三房里,朱学是长子。不过朱学的排行是第五,人称五少爷或是五哥儿。在朱宣这一房里是怎么也大不了。

    外面来了老侯爷,正和几个天天来陪的人在说紫砂壶,听到王爷回来,就赶快过来,太夫人是一早说的,如果早回来就家庙上去。

    一进门就听到这个好消息,方氏和申氏看着公公婆婆两个人,从昨天开始笑到今天,今天再接着笑,正确来说,是从接到王爷大捷的消息就觉得开心。

    再看看怀里的朱学,申氏刚才的要让朱学长大后如何高中的心情突然就没有了,再怎么努力,也是不能和王爷相比,这一家子的风水都集中到王爷身上去了。至于大嫂,那个人人羡慕的大嫂不知道哪里修来的好命。

    族长夫妻对着太夫人还会说一句:“问一问沈王妃顾不顾及王爷的脸面,”等到真的见到坐在王爷身边的沈王妃,就只是满面带笑,一句话也不说了。

    朱宣带着妙姐儿和孩子们重新给老侯爷太夫人行了礼,老侯爷和太夫人相对看了,互相眼中都有嘘唏。

    生下来就是长子的朱宣是与世子朱睿差不多的经历长大的,家里就他一个儿子,可以说是“横行”多年,不比世子朱睿,昨天还要被父亲教训:“世子带好弟弟meimei,不要招母亲哭。”朱宣小的时候就是一路“横行”过来的。

    此时正当中年,年富力强的儿子站在眼前,儿女双全,又不联姻,和妙姐儿也是夫妻和睦,官高爵显,能力一流,做父母的当然是回想小时候,一路想过来,心中此时只有嘘唏。

    再看看儿子,在逗妙姐儿:“妙姐儿生的,都是好孩子。”沈玉妙也在同朱宣客气:“都是随了表哥。”夫妻两个人相视而笑,朱睿和毅将军已经:“闵校尉,闵校尉”地开始喊起来。

    管家庙的人同族长一起进来的时候在路上也是说过一句:“王妃应该拦住王爷打发姨娘才是。”

    都在京里再嫁人,这要是以后让别人看到,不知道要如何说才好。此时看到沈王妃如此得意,也是满面带笑上来奉承。南平王府的一家人换了衣服出门,趁着这高兴劲头儿赶到家庙上去给祖先行礼。当然闵校尉是今天的主角。

    朱宣做事情一向是想好就会做,妙姐儿对朱宣是有充分的信心,可是族长夫妻和几个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一起来的时候,妙姐儿还是觉得微微的吃惊。

    自己现在管家,这些人还是敢来面提意见,妙姐儿只是微笑让坐,要来就来吧,不就是表哥要把京里的两个姨娘打发走,我又成了怀壁其罪。

    “姨娘做错事情,在家庙上也是一心的悔过,”说话的人当然是满脸笑容,可是话的意思没有少说:“王爷要打发出去就是不妥当,以后嫁了人,咱们的颜面摆在哪里。”说这话的人是一个年近六旬的长辈,他打了头阵。

    这个时候大家都是坐在家庙里,是刚刚拜祭过,几个长辈都是守在家庙旁过日子,昨天晚上也就知道王爷要打发姨娘,是准备好一肚子的话来同王妃说,人人先入为主,这件事情同王爷再说也是没有用。

    另一位长辈也是白发苍苍,说话虽然慢却还是很清晰:“王爷没有颜面,王妃也就没有颜面,王妃应该跪求王爷收回成命才是。姨娘们不讨喜欢,一直在家庙上呆着也行。不过房里没有人,咱们是大家,让人看着象是眼里容不下人,倒也不好。”

    这就是为什么妙姐儿以前有打发姨娘的心思时,朱宣赶快拦下来的原因,房里没有人,又不是小家子,京里的世家哪一家不是房里有几个人,这样的主母让人看着才是能容人,贤淑的。

    有两位长辈甚至摇头晃脑地背起女诫中的一些宣扬女子卑弱的语句来,以做为对沈王妃的劝诫。

    此时再不是以前年纪小,事事朱宣出面,;也不是自己不管家,事事由太夫人在前,妙姐儿一时不得主意,先只是含笑听着,看着各人说完,都在等着自己在说话,这才手里捧起一旁的茶盏先轻呷上一口香茶,这才慢慢地道:

    “长辈们说的都是,”几位长辈眼巴巴地听着王妃这句话出来,都是点头答应一声。妙姐儿莞尔,表哥打发姨娘,这些人昨夜没有睡好,既然这么喜欢,接到自已家里去不是更好。

    眼前这长辈里面难道就没有家里是有胭脂虎的,只是此时如果顶上这么一句话,立时几个大帽子又要扣下来,“不敬长辈,”“嫉妒不能容人,”“出言无端”,真是想扣什么就是什么。。。。。。

    这几位都可以算是封建阶级的老古董了,到老了就是到处看一下小辈的家里,尖着眼睛挑毛病,说祖宗的规矩和礼仪,天知道祖宗那时候是这个样子的?也无处考证去。

    “王爷对我说要打发姨娘走,”妙姐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